“发展是各地共同面对的问题,香港则面对经济、政制和污染等问题的挑战……本地教会团体关注的许多议题都离不开发展,如最底工资和家庭工资。”
圣若瑟英文书院现在是香港最杰出的中学之一,共有1300名学生,除高锟教授外还培育了许多著名校友,如资深大律师,前香港赛马会主席施伟贤;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律师,香港足球总会主席康宝驹;著名艺人方力申、陈百祥等等
现在各教区的刊物杂志如雨后春笋涌现,也是凭着这种精神的激励,一大批文字福传者如:梅乘骏、张多默、张公显、刘文锦等年逾花甲、古稀的老人们为教会报刊辛勤耕耘,并且至今仍奋战在文字福传的岗位上。
如何能保持司铎的喜乐,而实际上,圣召越来越少,司铎们都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根据社会学对欧洲司铎的研究,得到以下出乎意外的发现:他们虽然有时会埋怨,但大多数都快乐。他们的生活带给他们许多喜乐。
那时我还在备修院读高中,有一年五月份修院组织大山春游,在紧张的学习中能有一次春游是我们做梦也想的,一路上我的思绪漫天飞舞,满目是遍野的绿意,感受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青春的心澎湃激荡,再一次的零距离的感受春天,如小鹿般跳动的心使我们禁不住在车上欢歌抒怀
使我们获得了拥有了更多灵粮、天上宝藏的机会;神父,我们感谢您,感谢您将自己的一生年华作为祭品奉献在天主台前,我们才有机会在一次次弥撒圣祭中同饮基督的生命,在基督内成为相亲相爱的弟兄姐妹;神父,我们感谢您,感谢您如师长般
枢机表示,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医疗危机时期的感触上,也应能够有力地抗击世界上的悲惨境遇,如践踏人的生命和人性尊严的饥饿、战争和暴行。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讲解“祈祷”的主题,这一次谈到在祈祷中遇到的几个困难,如分心、枯燥和懈怠,需要加以“识别和克服”。在祈祷中不要因慰藉和枯燥时而交替的情况而泄气,却要有恒心。
枢机也谈到法国与梵蒂冈的百年邦交处于“积极”状态,“我们分担共同的忧虑,如生态,它成了圣座国际活动的一个核心议题,以及对疫情的管理”。不过,彼此“也存在一些分歧,如裁军及核问题”。
洗者若翰引述依撒意亚先知的话来告诫我们:“你们当预备上主的道路……一切深谷要填满,一切山岳丘陵要铲平……”(路3:4-5)天主的道路,不会像山岳那般高,也不会低如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