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高锟与圣若瑟书院
2009-11-13 13:18:39 来源:《信德报》2009年11月1日,31期(总第390期)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公布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名单。华裔科学家高锟凭借“涉及光纤传输的突破性成就”与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摘得桂冠。
“光纤之父” 高锟于1949年从上海到香港入读的圣若瑟书院,近日也成为关注热点。圣若瑟书院(现名圣若瑟英文书院)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的男子学校,由喇沙会修士建立,创立于1875年,设有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是香港辅助学校议会22所辅助学校之一。喇沙会的目标是为青年,特别为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基督宗教的全人教育。它的精神是信念和热诚,即对天主抱有信念,对教育儿童怀有热忱。
现任校监汤玛士修士表示,虽未有与少年高锟接触,但说前任修士曾赞扬高锟学习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英语学习遇上困难,但高锟很快便赶上。他也说:“高锟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很友善,总是很快乐,经常充满笑容。”圣若瑟书院125周年时,高锟应邀为学校撰写了一篇题为“A Tradition of Excellence”(卓越的传统)的短文,回忆其在校期间的逸事。文中提及他的两名启蒙恩师,包括已故班主任、1958至1964年任该校校长的Brendan神父,及来自美国、外号“small man”(小矮人)的科学课老师,文笔生动有趣。高锟在文章中指,Brendan神父上课时会假意威吓学生若答错问题便要受罚,高锟及其他同学于是很努力学习,务求答对问题。汤玛士修士还说高锟对母校不但出钱资助,还会跟师弟分享学习经验,颇受学生欢迎。
圣若瑟英文书院至今仍保留高锟1949年的入学证,并附有他的年幼照片。书院副校长陈永强表示,高锟过去时常返回母校,与学弟交流;近年则较少返校露面,最近一次是2006年。陈永强忆述,“学校2006年正要扩建课室、美术室等设施,高锟没有通知学校,突然亲自把一张支票送来学校,说要捐钱,当时正在开会的校长亦暂停会议接待这位大人物。”陈永强笑称,高锟平易近人,学校也受宠若惊,希望高锟重返母校与学弟分享获奖喜悦。
与高锟相识60载的同学、现为会计师的李文彬表示,高锟当时是最斯文、最温文尔雅的学生,很聪明、好奇心重。李文彬笑说,高锟曾指自己年幼时曾在上海老家做实验,结果险酿成爆炸。李表示,若高锟能出席瑞典的颁奖礼,他们一班老朋友一定会亲自到场恭贺。
圣若瑟英文书院现在是香港最杰出的中学之一,共有1300名学生,除高锟教授外还培育了许多著名校友,如资深大律师,前香港赛马会主席施伟贤;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律师,香港足球总会主席康宝驹;著名艺人方力申、陈百祥等等。目前圣若瑟书院已布置两大幅贴满高锟资料和剪报的壁布板,供学生了解学长的成功历程。校长梁长兴表示,学校已于班主任课开展分享高锟成就的活动。圣若瑟书院的校训是“勤劳与美德”, 它总结了圣若瑟的生活并以此激励学生去效法。该校学生自称为“若瑟夫”,喜闻“若瑟夫”前辈高锟荣获诺贝尔奖后,全校上下兴奋不已,有学生感到非常自豪,盼能如高锟那样贡献社会。
根据明报、中央社时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