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母的教导,四旬期到了,不能吹哨子,不能听音乐,不能吃肉……一大堆的不许。但是为什么不许,很困惑,父母当然也解释不清楚。
许多灵修作家会把这称为频繁的忏悔,因为它仍然是一种圣事的接触,而不仅仅是一种私下的虔诚的行为。一般来说,你向神父解释你的处境时,他能够调整他对你的指导。
我们可以预测这位修士有一天会带着这份记忆从事他的司铎牧灵工作。听到别人讲母亲,勾起了笔者自己的回忆。笔者幼小时常陪母亲赴教堂,参与清晨的感恩祭。
教宗说,绝大多数穷人对信仰持特别开放的态度,他们需要天主;缺乏对他们的精神关怀构成了最严重的歧视。对穷人的偏爱首先要转化为一种特殊和优先的宗教关注。
天文之外的一生 和今天不同,哥白尼时代没有职业科学家。改变人类文明史的《天体运行论》是他业余时间写成的,没有换来稿费和职称。那么,哥白尼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呢?他如何度过天文研究之外的一生?
全世界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主保圣加弥禄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活动即将登场,他所创立的灵衣会将于今年7月14日正式展开400周年庆祝活动。
这是一个流传在南美洲印第安人中间的故事。那里的人们说,上帝最初造人时,不是非要他们劳动不可的。他们既不需要房屋,也不需要衣食。他们都能活到百岁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疾病。
我不太善于表达,但我会用实际行动见证信仰,感恩教会的培育和家人的支持。刚宣发完圣愿的刘艳娟修女激动地告诉“信德”。
在献县肖先奇神父的那个堂区就是这样做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友们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圣经,上海印的《四福音》给教友们发下去以后,差不多都束之高阁,“冷冻”起来,现在学圣经,大家又翻出来。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选自《若望二书》:若望宗徒以长老的身份致函地方教会,讲述基督徒之爱的本质。他表明,我们从上主那里领受的命令是「在爱中生活」。那麽,若望宗徒所说的是怎样的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