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最早写成的一卷与最晚写成的一卷,中间历经1000余年的时间跨度(公元前1300-公元100年),由几十位不同地方的作者在天主的默感下写成,但你阅读圣经,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旧约与新约的内容连贯统一,让人叹服
站在作者的观点来解读《白兔与月亮》他是精辟的,他认为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
拥抱今天:求索奋斗 1、教会书籍 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群需要 为基层神长教友着想 鼓励本土作者的写作 出版适合国情的图书 2、“信德” 树立了教会的正面形象,宣传了国家的宗教政策 从简单而单一的报道迈向专题
这位神学家和音乐家歌词作者科斯塔神父向梵蒂冈电台讲述禧年赞歌的诞生过程,他说:答:与我合作多年的西斯汀圣堂歌咏团指挥马西莫·帕隆贝拉蒙席邀请我以慈悲主题作词,他已经与负责慈悲禧年的圣座新福传委员会达成了共识
这种圣经作者经常提及的与神相关的树木,自然给信众以特殊的亲切感。在中国古代,棺木以梓木、楠木为最佳。这两种木头,皆质地温润柔和,木理文静典雅,不易变形,百年不朽。古代帝王将相多以梓、楠木为棺。
景教碑书写人为吕秀岩,作者为景净,景净为来自于波斯的叙利亚人。该碑阐述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记述了阿罗本的传教和皇帝的恩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翻译成现代文字就是“罗马天主教流行中国碑”。
2011年10月13日“信德”第6版刊载了一篇题为我见我闻(作者:楼美娟)的文章,其中说到在南方某地,见到一位修女,穿着花衣裙,带着手环,留着烫过的长发,穿着高跟鞋,除了脸没有化妆外,十足是个标准的现代都会的时髦女性
于是我想起了我珍藏的一本《信仰的思考》,作者石愚,书中有一篇文章孙中山与基督信仰。因为文章较长,我想摘录几段与读者共飨。
(作者为重庆教区神父)
作者的观点是反对错误的听命。我们教会特别讲究服从,首先这个制度是很好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世界第一大教,规矩自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