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不同的信仰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所以在天主教的信徒在结婚之前,正规情况下会接受婚前培育,了解天主教的信仰与婚姻观。教会一直认为婚姻是天作之合,是很神圣的。
见证我们的基督教价值观的方式是什么?请允许我在这里突出一些可能的方法。认识现实首先,我们被邀请接受我们所处的现实,包括它的细节、它的斗争、它的冲突。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是西方价值观的根基。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深入细致地研读《圣经》更为必要。
而平信徒也被感召与他们的牧者合作,在教会中并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集中精力去挽救世界上引人犯罪的风俗和生活环境,使之都能符合正义的原则而不妨碍人类追求至善的目标,并将基督和平、正义和仁爱的价值观注入到人类的各种文化与活动中
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就算不在教会学校,最好也修读一两门宗教课程,否则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比尔盖兹会把全副身家捐出去,也难以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中的游戏规则。教会学校的学费贵吗?
《弟子规》没有关于自由、平等、民主、法冶的内容,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岂能成为做好中国人的标准?《弟子规》更没有悔罪更新、追求永生的神性内容,又岂能作为天主教灵修基础?
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决定(无形的智慧资产),是藉由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用各种方式、言行、教导、分享传递及传授给下一代。信仰也是如此。
他又说,若没有基督信仰价值观和波兰天主教工人作出的努力,没有教会和若望保禄二世的支持,促成德国再次统一的和平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这一变革,导致了一种摒弃了福音信息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好像天主不存在一样,一味将追求物质享受、功名利禄视为生活目标,甚至以伦理道德价值观为代价。
现代事物崇尚分崩离析的个人主义、胜利的物质主义、科学的傲慢、以及对任何超性价值观或事实充满怀疑。 教会能否奋起应付这挑战?至今结果是成败参半。看来肯定的是,过去可行的,如今并非全都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