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为我们举出一些例子,说明许多男女是在晚年时蒙天主召叫参与祂的救恩计划。我们想到亚巴郎与撒辣,年事已高,对天主许诺他们有子嗣感到难以置信;他们没有子孙,似乎使他们对未来不再有任何盼望。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成为最光辉耀眼的词,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理性成为一切的试金石,一切都要在理性面前说明其存在的理由;而宗教则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是理性之光暂时还未照亮的角落。
突出出埃及的急迫性(参考出12,34.39);5节和9节是祭献法令,不可能在出谷时已出现;11节的这是向上主守的逾越节与前面的内容不相关;在13节被打击的客体不再是埃及的首生者,而扩展至全国;11节和13节说明逾越节的起源
我曾听人在谈到牧灵研究院时说,经验过它的人,你不必对他作任何说明;而对那些没有经验过的人,你做再多的说明也无济于事。
灵修意义:在新约中,圣保禄宗徒引用本节,说明信德的核心不再是寻求而是相信(参阅罗10:6-10)。当我们内心相信、口里承认耶稣是主,我们就履行了法律的精神实质。
它的重要性说明「他对中国、为中国和为耶稣会所做的一切」。访问中略为提及利氏使明朝一些官员皈依,但后来刻意剪掉了。丁神父表示,稍后播放该纪录片的央视,编辑过程比江苏电视台更严格。
我们也有很多的事实说明这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界都有贡献,宗教界对中国的抗战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需要做历史的人还原真相,要正确地看待,教会内也要广为宣传,因为教会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2005年庆祝创刊廿五周年纪念,张神父在创刊25周年感想一文中说明当年几位服务于三藩市总教区的华裔神父们在一次聚会中,提议出版一份中文的华人教友通讯……适因编者拥有一部中文打字机
可能有的宗教的有些内容是迷信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应当承认的是,宗教也是人文世界的产品,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其主流与本质是好的。
因此笔者就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意义,及惯常出现的礼仪问题作一说明及更正,为使大家明了其意义,并能正确地筹划礼仪,完善地表达礼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