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其他主教及神父作出了榜样,如何做一个步武基督芳踪的牧者──他的到来是去拯救,而不是谴责世人。
这方面的明证表现在其努力促进和保护人在各个阶段的生命、谴责堕胎和杀死重病患者工作上,这类与生命之神背道而驰的行为使我们陷入死亡的反主流文化中。
狂舞、酗酒、谩骂,这些被本堂神父严厉谴责的现象,终于从镇上消失了。就是最放荡不羁的年轻人,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圣堂里挤满了人,包括那些来自附近地区的人们。
我们见到了另一个灾祸的突击:另一场战争,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像新冠肺炎,却是由人的决定所发动,这是该受谴责的决定。
许多时候,我们常常以“公义”的角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谴责有过失或不足的兄弟姐妹们,总想自己高人一等。我们却忽视了正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天主仁慈恩宠的照顾,才得到了平安和现在的好处境。
然而,在孩子们的人生终极智慧和天福方面,却是各种不合逻辑的命令式的谴责和否定。现代这种培育孩子的方式,实在是将一位有灵有性的独一无二的人,锻造成缺少精神,没有灵魂的无脑机器!
耶稣并非谴责聪明而赞美幼稚,祂没有贬低知识和能力,而是批评那因知识而引发的骄傲和失聪。耶稣谴责由聪明而产生的骄傲与自大,而称赞由赤心而产生的谦逊与依赖。
若望二十三世以更新整个教会生活的视角出发,勉励大家以仁慈为先,与世界对话,而非谴责和对抗新观点,重新意识到教会的使命拥抱所有人。
为自杀是人的权利并获充分自由,今天许多人权主义者主张自杀的合法性是人的权力,特别被支持安乐死运动的人所维护,圣经上并没有绝对谴责自杀的行为(民长9:54;16:30;玛加下14:41—46),但天主教的伦理神学普遍反对任何形式的自杀行为
1576年5月,法王亨利三世(HenriIII)签署了博利厄敕令,谴责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同意为死难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行新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