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颂谢词充分说明了节日的意义:今天你允准我们参与你的圣城、天上的耶路撒冷、我们慈母的庆典;我们那些已获得荣耀的兄弟姊妹们在那里永远赞颂你。
耶路撒冷道茂:“世界因人的罪早应毁灭,却因弥撒而豁免。”“没有可平息天主义怒的,除了弥撒可为我们带来许多祝福。”圣乐伦:“人的口无法形容我们可从弥撒中获取多伟大的宠幸和祝福。
伯多禄和其它的宗徒们,以及他们日后的继承人,把福音的讯息先从耶路撒冷,然后传到天涯海角。这个讯息的基本和不可缺乏的核心是巴斯卦奥迹,也就是基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
教宗以下面的话结束三钟经前的讲话:“愿至圣玛利亚作我们四旬期的向导和导师,她在耶稣勇往直前,走向耶路撒冷接受苦难的时候,以完美的信德跟随耶稣。她像一支新的酒罐接纳她的圣子为了默西亚的婚宴而带来的新酒。
有一次我阅读圣经,念到耶稣12岁同父母上耶路撒冷去过节,节日过后他们动身回家,孩童耶稣却留在圣殿与人论道,他们看到非常讶异,他母亲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
很有意思的是:耶稣在和他的宗徒们吃最后晚餐时没有挑选耶路撒冷圣殿,而是选在一位普通人家里。教会初期的信友竟把埋葬死者的地窟做了他们的祈祷之所。
显然,当时特别热心的景教徒也会去耶路撒冷朝圣。1278年,京城附近一位名为桑茂的隐修士与山西省的马尔谷,相偕远去朝圣。
之後,就直接跳转到祂12岁的时候,那时祂跟随玛利亚和若瑟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过完节後祂没有与父母返回家里,而是留在圣殿与法学士谈经论道。
耶路撒冷的圣奇利禄曾写道,那些讥笑宗徒们在五旬节喝醉酒的人不无道理,他们只是错在把这种醉归因於普通的酒,而不是那由‘真正的生命’所酿制的‘新酒’,即基督。
当天的福音中讲大圣若瑟、圣母玛利亚和小耶稣一家人到圣城耶路撒冷圣殿里朝拜天主,给了我们两个启示:第一,给了我们家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