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命──人类现世生命的进程由此展开──当然不等于个人的整体价值,也非代表获赋超性生命的人的最高利益。然而,它在某程度上构成了生命的「基本价值」,因为其他的价值就是建基于这物质生命上。
与高一志神父交情最好的要数绛州知府雷翀,1633年至1634年间,绛州知州雷翀与高一志神父交往甚密,平素高神父的嘉言懿行对雷知州影响很大,雷公有感于高神父的圣德与渊博的学识,曾称高神父为圣人中的圣人,并且认为高神父为天主教最高的领导
[21]1517年开始,马丁﹒路德以唯靠圣经(SolaScriptura)原则区分出新兴的基督教新教与罗马公教会的差别,从此,以圣经启示为最高标准,成为新教教会抗衡世俗世界的最后底线,特别是1555年《
耶稣会解决这一困难的方式是把为教会和社会服务置放于最高的位置,而在这个意义上依纳爵突破了中世纪修道精神。
借着他们与众不同但不是超人一等的生活,修道者们在现世生活中扮演起了为无形——但却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事物做有形见证的角色,恰似洗者若翰当年以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的身份而做了耶稣的前驱
教宗本人是历史的卓越证人,他亲自参与了梵二会议,并参与起草了其中的几部重要文献;自1982年开始,他以枢机主教的身份由德国到教廷工作,是信理部部长的身份,让他参与并见证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教会最高决策层的服务方式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来讨论伯多禄的角色,在这里我不展开讨论伯多禄是一个整个教会的最高领导呢,或者是一个地方教会牧者和领袖呢?或者是一位地区性的主教呢?或者是一位世界性的教宗呢?
1633-1634年间,绛州知州雷翀与高一志神父交往甚密,平素高神父的嘉言懿行对雷知州影响很大,雷公有感于高神父的圣德与渊博的学识,曾称高神父为圣人中的圣人,并且认为高神父为天主教最高的领导。
荣格的料想果真不错,他意识到,这是最高者的安排。他暗下决心:“我要服从一种更高的意志。”(《荣格自传》)于是接着这句话之后的其余的话语,自然而然地涌现在荣格的笔下。
甚至,即便最高的尊严也不是信仰,而是道德。谭嗣同指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