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侯宜杰:义和团——在“灭洋”的旗帜下
2012-06-18

理由与证据如下:第一,1840年前中国的基督教徒有20多万人,此时非但没有帝国主义侵略,教民反因政府禁教而处于受压迫的地位,可是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一代一代秘密地传下来,可见他们并不是企图依仗洋人的侵略得到特殊利益和欺压平民的坏人

城市化过程中的当代农村基督教
2012-11-30

农民教徒的走向:1.融入世俗社会,这是主要的趋势;2.反抗世俗化,回归计划经济时代,这没有前途;3.超越世俗化,达到灵性高级境界,少数高僧、圣徒可以做到;4.淡化宗教信仰,甚至不信教。

依赖天主 效忠教会
2013-02-28

宗辅室与心理辅导是相辅相成的,不单单针对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也对所有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辅导。主要是倾向天主教方面的辅导,对其他宗教方面也做一些对话、交谈。

浅谈“孝道”在儒学中与圣经中的比较
2002-12-12

他们有关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作品,连同法律都显示了以色列民族的智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2

因为除了工作,人还有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宗教信仰。所以学问、工作和职位不是人生的惟一。常言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许想过之后,连一个知己都没有,心灵是何等地凄凉。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3

因为除了工作,人还有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宗教信仰。所以学问、工作和职位不是人生的惟一。常言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许想过之后,连一个知己都没有,心灵是何等地凄凉。

学者之声
2016-11-23

这就是说,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诸多难题、挑战、困境或危机,特别是国际社会上的不公正和非正义现象,各个宗教若不携起手来,共担责任,多干实事,有所作为,那么,不但宗教对话是没有意义的,宗教信仰也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回顾、现况及展望
2014-11-21

这个问题的提出,跟香港和内地的结合相关联,当时关于汉语基督教神学的讨论,尤其是文化基督徒的讨论,有着非常学术方面和宗教信仰方面的意义。再一个,文化基督徒的定位的问题,文化基督徒是不是基督徒?

特稿:因着爱,活出基督徒的喜乐生命和美好见证
2014-04-04

爱是基督宗教信仰之核心,爱是我们做人处事之标准。在圣咏第十九首中阐明:乾坤揭主荣,穹苍布化工。朝朝宣宏旨,夜夜传微衷。默默无一语,教在不言中。周行遍大地,妙音送长风。

特稿:人性修养:审视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015-05-20

可见对宗教信仰的追求,早已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2.基督信仰对人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回答人是为了一个幸福的命运而受造,这个命运跨越了此世所以的不幸之外,甚至死亡也不过是人的落叶归根,返本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