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当一些我们敬重的热心信友和神长向我们推荐这些时,我们是该接受还是该拒绝呢?
一切的一切也都随之冰消雪融,甚而至于还生出了一些的温情与敬重。其实,神父不是不让打呵欠,打呵欠当然可以,只是,最好用手掩住口,小声一点,再小声一点。不至于让人觉得少教养没礼貌而招致别人的轻看与讥笑。
他加入唱经班、辅祭班,同神父接触较多,家里的人对神父很敬重,常请神父们到家里来,因此对神父留下深刻印象。陈忻德对圣堂里的事很有兴趣,回到家里模仿神父做弥撒、做追思礼等。他小学毕业后到徐汇公学就读。
他们也是法学士(玛22:35;路10:25;宗5:34)对祖传的法律受过精确的教育(宗22:3)且全是出自平民阶级(玛2:4)他们大部分是法利塞人(谷2:16;宗23:9)也是公议会的议员,且在公议会中很受长老的敬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敬重的姚景星神父是我们朝圣的发起人,因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带队外出朝圣,因此也尽他老人家一份力,每次朝圣线路所经站点,均由姚景生神父亲自发介绍信或电话联系,希望对方神长教友大力支持并予接待
我们怀着如此的感恩之心,不仅看世界上的一切都美好,更会以敬重之心爱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生命,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疾病,是幸运还是不幸,是平凡还是伟大,我们要时常感恩。
更让人敬重的是,儿子接她回家过春节她都不愿意。她说,以前为儿女忙,现在也该做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虽然亲生父母抛弃了这些孩子,但是天主并没有抛弃他们。天主用爱将这些可爱的生命托起。
敬畏上主,不仅仅是对天主——至上神那超越一切的大能与威严的惧怕,更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敬重、尊崇与虔诚的爱。
有一个青年,29岁,因车祸死了,因他多年未进堂,灵魂就很令人担心。另一个青年,经常进堂,也是车祸死了,晚上托梦给亲戚,叫家人不要太悲伤,他已获天主赏赐,升了天堂。多么鲜明的对比。
我还想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例如他前往耶稣圣婴医院,探望医院的儿童和病人;我想到在圣斯德望庆日(1958年12月26日)他探访了罗马天皇后监狱的囚犯,以及在当时所谓的‘接收&rs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