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列举了当今世界面临的迫切和重大挑战:使用地球资源和尊重生态,公平分配财富和控制金融机制,关怀贫穷国家,对抗世界上的饥饿现象,推动人的工作尊严,为生命的文化服务,在各民族间建设和平,宗教间的对话,善用社会传播工具
当时人文主义思想方兴未艾,他以自己的言行来对抗这个不承认超性价值的思潮。斯坦尼斯瓦夫于1524年去世,年馑56岁,他的葬礼当天已经显了许多奇迹。
记得曾看过一部《神父有难》(其他译名神父受难记、杀死神父、加尔瓦略山、耶稣受难像)的电影,讲述了在一个阴郁清冷的小镇上,受人敬仰的神父与一群愤世嫉俗的“泄愤者”在精神上不断对抗的故事。
但是,圣殿的净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对“滥用的对抗”:它意味着一个“历史的新时刻”的到来,在其中,耶稣自身即为新的圣殿,新的与天主相遇的场所。
没有它们,我们虽然能谨慎、公正、勇毅、节制,但不会有在黑暗中也能看见希望的眼睛,不会有一颗爱但可能不被爱着的心,不会有一个敢于对抗所有希望的望德。信德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信德?
当时在信众不断地遭受逮捕、关押、处死的恐怖中,他深感耶稣这肉身之道的毁灭,使日月失光,宇宙失序,人性失灵,天下大乱。
进入自己的旷野之地,要多想耶稣之苦,在重温耶稣苦难时,要从人性方面体验他听命于天父,被世界抛弃时的孤独、羞辱与无助情结,体验他遭受酷刑时那痛彻心骨的死亡恐怖。
世人的饥饿、口渴、痛苦,总不能与炼灵忍受的恐怖、折磨相提并论,何况在向我们求助的炼灵,可能有我们的父母和亲友呢!
主耶稣,我们的和平(弗二14),祢的复活战胜了邪恶与罪,求祢在这复活佳节激励我们与恐怖暴力的受害者同在,这种盲目而残酷的暴力在世界不同地方不断令无辜者流血,例如最近在比利时、土耳其、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
“中央社”报道,佛罗里达州一个教会组织的牧师琼斯(TerryJones),原本计划在11日焚烧可兰经,以纪念2001年的911恐怖攻击事件9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