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晓亮执事亦是怀着同样的赤诚和信赖之心,于1998年进入了教区备修院,无怨无悔十余载,在2009年毕业于天主教陕西神哲学院,满载着传教的爱火和使命学成归来。
教宗并强调,“基督徒不低估痛苦的严重性”,在考验中“仰望上主”,对祂怀有依恃之心,也为受苦的人祈祷,“举目望天,双手却总是伸向大地,以便具体地为近人服务”。
最后,教宗以一篇祈祷词结束要理讲授:大圣若瑟,你以自由之心爱上了玛利亚,为给现实生活腾出空间,你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想象,求你帮助我们每一个人让天主使我们感到惊喜接纳生命,不将其视为要防御的一个意外情况,而是一个奥秘
一法立,百弊生,空有愿治之心,恨无必治之术。而天主真教,其法能令人为善必真,去恶必尽,盖所言上主生育拯救之恩,赏善罚恶之理,明白真切,足以耸动人心,使之爱信畏惧,发于由衷故也。
洛克菲勒之所以在晚年能翻然悔悟,慷慨施财,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正是在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表示知恩感恩之心。对我们的启示:因为“难能”,所以更“可贵”!
《天主教教理》列举这些困难,写道:「经历枯燥时的沮丧;未能完全交托给上主而难过,因为我们有『很多产业』;我们的意愿未被垂听而感到失望;我们的骄傲受伤,使我们身为罪人的不配之心更加硬化;对『祈祷是一分不劳而获的恩赐
教宗对司铎们说:「有了祂,你们能成为喜乐的使徒,在你们内培养感恩之心,为弟兄姊妹和教会服务。」与喜乐相辅相成的是幽默感。教宗强调,「司铎要是缺乏幽默感,就会令人不悦,有某个地方不对劲。
因此,也得益于他们满怀感恩之心对教会精神遗产的追忆,牧函作者们能够提供的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新派的文字游戏,而是有益的贡献,将四旬期作为一个期待与复活耶稣相遇的契机,还要在煎熬着中东人民的新苦难中找到慰藉。
所以我们要积极响应圣父教宗的号召,充分认识到:信仰的危机侵袭了许多人(《信德之门》2)我们要虔敬的,真诚的投入信德年,扎实的检讨我们的信德找回我们的信德,培养我们的信德,并为我们的信德作见证。
我还没见过有哪个神父这样虔敬的向圣体请安,最多就是鞠躬,有的只是点头便走。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状态必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经验。想起那十二字来,我想,这问题还是让我自己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