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我不妨引用某基督教牧师所作的解释:在基督教会初兴时期,女人蒙着头出现在公共场合才算是端庄,这乃是当时东方习俗,以此来显示女人们品行的端庄,否则便要遭致别人的非议和耻笑;因此,在我们现今时代,只要她们的穿着合于大众的认可
隋末唐初,东方礼仪的天主教也通过这条“丝绸之路”,经过新疆传入中国内地。元朝有三位著名的新疆维吾尔族天主教徒:高唐王润里吉思、拉班·扫马修士、马可修士。
1938年由方济会长童达德神父批准到汉口柏泉济初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入桥口方济圣母院,并在武汉两湖总修院攻读神哲学。1944年卸白衣主日晋升铎品后,即受命往荆州、沙市一带传教兼学西医。
好在绥东区的神父完全是中国人,宗教虽有不同,而对国家之爱护则初无二致。”遗憾的是红格尔图教堂在战乱中,于1946年被烧毁。
原拟随柏应理神父去罗马,但在澳门他改变了初衷,于1682年进了澳门耶稣会初学院,攻读拉丁文,取名SIMON-XAVIERA.CUNHA。当时澳门耶稣会总院设在圣保禄教堂,当地人称“三巴寺”。
(见《沙勿略传》载《耶稣会历史档案》)汤若望在《都门建堂碑记》中写道:“自昔西汉时,宗徒圣多默者,初入中国传天主正教。”
圣康纳德是方济各加布遣会会士,1818年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初学时在修院中帮忙菜园和花园的工作,正式入会后一直担任修院的门房41年,直到去世。
在慈悲禧年之际,恳求主耶稣基督满怀慈悲,把我们如同匝凯和玛窦从金钱的奴役中释放出来,如同罪妇和玛达肋纳不再只从受造物中寻求幸福,学习伯多禄背主后的忏悔痛哭,更要学习伯多禄向耶稣的初誓:即使我该同你一起死
这些文章初看是在正本清源,细看总会发现些问题,一些问题在文章观点本身,一些问题在于文章的偏激态度。然而态度的偏激往往来自于观点的绝对,如下试举几例。有些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部分的事例当做全面的情况。
这是很多年前初进修会时的经验了,今天再次相聚,旧时的回忆比排骨更香,姐妹的笑声比馒头更甜,好美的经验!参与活动的修女不禁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