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著破烂,由于饥饿而身体变形的小儿子返回家时,“他离的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拥抱他,热情地亲吻他”。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第四个通谕《祂先爱了我们》中,以耶稣圣心的爱为核心,呼吁世入拥抱这份神圣与人性交融的爱,这份爱不仅仅是信仰的滋养,更是一把能点燃灵性生活、修复世界裂痕的火炬。
他认为现代艺术应重新拥抱神圣性,以新的形式与语言,使信仰成为艺术的内在动力。
“天主爱乐捐的人”,实则是在呼唤每一个人:放下对物质的执着,以真诚的心拥抱世界;在施与中破除自私的壁垒,在分享中体会生命的丰盈。
天主的大爱让我懂得,我的每一滴泪都在分担他的苦难,耶稣受了那么多的苦,但他还是拥抱每一个人,拥抱这个世界。
天主是父亲,当我们认为自己可以不需要祂而离开祂时,祂等待我们归来,时刻准备拥抱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
我们首先看到一幅家庭场景:托彼特是一位父亲,他拥抱儿子多俾亚,多俾亚正准备开始一趟遥远的旅程。年迈的托彼特怕自己再也看不到儿子,所以将自己的「精神遗嘱」留给他。
我们常常要等到自己「够好」才向天主靠近,但天主早已在我们最糟时就拥抱我们。「现在,我们既然因他所流的血而成义,也要藉着他免遭天主的义怒。」解释:「所流的血」指耶稣十字架上的牺牲。
神修生活就是一点点地消除自己对天主的爱所怀有的抗拒,在天主的拥抱中逐渐地放松自己,全心信赖地和玛利亚一起柔声回应:「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和耶稣一起勇于答复:「愿你的旨意承行!」
他也谈到了圣体圣事的温柔和拥抱冲突的需要。不过他也提醒说,有时候人际关系的问题可能是源于人格的缺陷,如果是这样就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