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诞节普天同庆的⽇⼦⾥,我们可以留意、关注身边的⼈:我们认识的孤独的年长者,病⼈,穷苦的⼈,需要安慰的⼈,给他们⼀点陪伴、服务、⼀个善意问候。
[2]我们蒙召要与他人并肩同行,决不要做一个孤独的旅客。祂圣神驱使我们走出自我,为了走向祂和我们的弟兄姊妹们,不要自我封闭。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恩赐和责任,把希望带到已经失去希望的地方:把希望带到生命受创的地方,带到被辜负的期待中,带到破碎的梦想里,带到让人心碎的失败之中;带到疲惫不堪、支撑不住的人身上,带到感到被击败的忧苦孤独中
你吃一口饭都划圣号感谢天主,喝水时不忘提醒滴三滴圣水;十字架安静躺在枕边;你给我看脚指头上的血泡,我说那位置像主耶稣的钉痕;你曾说无数个疼痛的夜晚,无法入睡,只能孤独地握着念珠“爬梯”(诵念玫瑰经),念到念不动为止
行善不是偶尔的善举,而是持续的生命姿态:向饥饿者施舍,向孤独者陪伴,向困苦者伸出援手。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正是敬畏上主的具体体现。先知米该亚早已宣告:“上主向你要求的是什么?
它们的实现及满足会带给我一种亲密与喜乐的感觉;它们的匮乏会带给孤独与空虚。性是天主给我的礼物,使我终止我的孤独。“让人独自不好,让我们给他创造一个像似他的伴侣”(创2:18)。
荣休的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得好,若是年轻人所见到的司铎和献身生活者都是孤独又忧伤,他们肯定不会受鼓舞而步其后尘,并且还会心存疑虑。
我是否察觉社会上若瑟的崩溃——贫穷、战争、孤独的人?我是否愿意把我的恩赐用于服务,而非自娱?
假若爱情要刻意经营,我宁可选择放弃,选择逃离,在无人问津的精神领域,建一间木屋,从此与白云霓岚为伍,与清风山谷相依,我宁愿夜夜默然独对星光,赚取最豪壮的孤独,走成永生的叛逆,成就叛逆后的那份优雅。
以世俗的眼光看,司铎是很孤独的、与社会隔离的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是,在过去的几年里,铎职生活的幸福感日益增长。在我的调查中,只有3.1%的司铎曾试图想离开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