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选自《撒慕尔记上》,讲述以色列子民与培肋舍特人交战的惨败,「的确是一场大屠杀」,以色列子民失去了一切,「连尊严也丧失了」。教宗问道:「何事导致了这场惨败呢?
《幸存者的故事》是我的至爱,故事中的主人公以真实的经历讲述了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心灵,在主的引领下,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并以异于常人的宽恕精神见证信仰的尊贵与伟大。
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巴黎市本是法国信仰天主教极为忠实的区域,巴黎人错误地认为是新教教徒暴动,所以,巴黎市民揭竿而起。
对那些事件的纪念,尤其对犹太民族遭受的大屠杀悲剧的纪念,激发我们更加深信每个人的尊严要得到尊重,好让所有人都感到属于一个大家庭。
这一决定引起一些犹太社群的批评,他们指控比约十二世对纳粹大屠杀保持沉默,没有尽力抵制德军的暴行。 尽管调查小组已作出结论,但随着当初那些批评而引发争论,导致比约十二世的宣圣进程停顿。
罗马经师长比里卡多·迪塞尼(RiccardodiSegni),更谨慎并提到大屠杀的受害者:“上主的沉默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奥迹”,但”沉默的人”却一定要判断。
伯多禄听见这话却没有遵行,他激进的行为让整个团体都陷入遭遇大屠杀的困境之中。由此可以反省出一点,是否当今还有一些团体或个人同样如此,坚持用自己的方法为耶稣作证,殊不知已经深深地伤害了耶稣的团体。
那时罗马大军被迫又将出来镇压,可能又是一场大屠杀,结果弄巧成拙,好事不成败事有余,何苦来哉!
此外,大家还参观了著名的二战大屠杀纪念馆,激起对祈祷世界和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宗方济各在他最新《众位弟兄》(FratelliTutti)通谕中呼吁,人们永远不应遗忘犹太人大屠杀(Shoah),或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