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中期,袁引修女(右二)和当时的马英林神父(左一)与修女们为已故侯进德主教扫墓、追思祈祷后在其墓前合影。1994年5月20日,侯进德主教不幸因病早逝。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香港教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耕耘,福音的种子终于成功地在宝安等地结出了硕果,为日后这个新兴地方教会的再次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执掌教区艰苦创业1980年代中期,教区长刘全友神父因病卧床不起后,位于邢台东部、西部和西北的三个(老教区)团体的前辈神父们开始酝酿大邢台牧人。
政治原因主要是指:20世纪中期的政治运动严重影响了教会的生活;加上中国的闭关政策,中国教会既不了解梵二会议召开的背景,又未能参加会议的整个过程。
(二排中间为宋秀贞师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各地老一辈神长们首先重视了男圣召的培育——成立大小修院。
令她深感惊讶的是,她竟然发现了牧灵研究院创立时的一份文件之原始副本,复印件上的紫色墨迹现已褪色,那是二十世纪中期所熟知的那种胶板印制——得使用明胶模板,和以酒精湿润过的纸张。
送别一位热心前辈教友——在刘秀崇阿姨殡葬弥撒中的讲道张光来八十年代中期,我认识了刘秀崇阿姨。当时我在沈阳修院读书,偶尔路过石家庄,这样有幸结识了刘姨。
新婚正妻姓韦,是唐中期另一个名臣韦陟的堂妹,年芳19,娘家的婚礼举办地,正好就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家宅院里。而崔元综和新娘就住在东屋,这时崔元综再次想起了19年前的梦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因突然来了几十名中国修生、修女及神父留学生,玛利诺会有一年为我们留学生支出了70万美金,花费成为了该会当年的第三大开支。当时玛利诺会感到不胜负荷。”
故此,八十年代中期,台湾教会向大陆教会输入的本地化成果,在今天看来亦是无果而终。那么,本地化在目前的中国教会有未来吗?我们是否早已走过了头,已失去了不该失去――标志自己身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