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亚洲传教的经验和计划向教宗和枢机主教们陈明,指出葡萄牙保教权对传教事业是一大阻碍,应该由传信部指派主教,以宗座代牧身份前往亚洲传教区,以罗马圣座授予的权柄,治理和拓展教务,就地培育本地神职,以免除外来传教士受制于殖民国家的弊病
修院教育要我们将基督文化融入到本地文化;主流文化;社会生活中,将我们所学的一切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作酵母、作盐、作光,让我们的好行为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营造平等、友善与和谐的氛围。
据了解,景德镇现在有育婴院(俗称女堂)的圣母堂及南堂(安多尼堂)两座教堂,每主日有约300位教友参与弥撒,有本地教友,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景德镇从事瓷器生意或工作的外地教友。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祝贺普世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二十五周年纪念》一文中讲到:“无论神恩复兴运动用哪些形式——圣神同祷会、盟约团体,或生活和服务团体——它的灵性效果在于常常加强与普世教会和本地教会的共融…
于是徐嬷嬷,派了临海的工程队协同沙柳街的本地教友,如后周村的周守廷,坎头村的杨朝建、方周友等教友,经过数月的努力,教堂终于竣工了。右边一间是厨房,中间一间是祈祷所,左边用作童仙女老人的卧室。
就上海教区来说,我目前能想到的圣召来源有两个:其一,我们希望通过本堂神父们的良好表率,吸引本地的年轻人回应天主的召叫;其二,我们还会继续去其他省份招生。
他强调本地教会需要作出改变,这改变难免要众人放下固有做法,“教会需要成长,成长包含改变,最重要是大家一起分辨,从而向前迈进,有所成长。”他已作好准备,与不同风格的团队成员合作,彼此聆听,互相尊重。
有人就认为本地化就是要变成本地的样子。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进入文化和变成文化,完全是两回事。再说,中国文化,在我们今日的社会还能看到吗?
只是最近才到堂区服务,在堂区里多数都是老年教友,他们听不懂普通话,即使讲得再好,他们也听不懂,我才深感学习上海本地话的重要,要向当地人传教,就要变成当地人。利玛窦曾被一位教宗称为“中国人中的中国人”。
与此同时,强大的中国文化也将极具欧洲文明特色的天主教烙印上了本地特色。如前面提到的澳门三大最古老教堂的名字,无一不具有中国特色。此外,作为澳门地标性建筑的大三巴牌坊,可能是中西文化融合最直接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