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别人背后的恶意、嘲讽的议论,我居然没有掉过一滴泪,我甚至怀疑自己根本没有眼泪。我拼命想改变自己,刻意做着直板,不分昼夜地抹着SOD蜜……却没有得到别人的半点同情。
故事一:瞻礼前夕,一位母亲在圣堂院子里,对自己的儿子说:“要过瞻礼了,办一办告解吧!”“我哪有罪?办什么告解呀!”儿子理直气壮地回答。
相反地,最不幸的穷人则是那不接受、不承认自己贫穷的人。他以为自己富有,其实却是穷人中最不幸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因为他是罪的奴隶。
只有给他人爱,自己才能拥有爱,爱他人就如同爱自己。只有给他人更多的爱和关爱,他人有爱才能给你爱和关爱,人一但拥有不了爱,就会产生孤独。
教宗指出,接纳天主之母能让我们免於精神上的孤儿状态;而失却这种关系,人就会贬低他人,辱没天主和他自己;教宗特别赞许母亲们即使在最恶劣的时刻也见证希望的力量。
教宗随後转到《耶肋米亚先知书》的章节,说:凡信赖世人,以血肉的人作为自己的臂膊的人,也就是说,凡信赖自己可以管理的事务,信赖虚荣、骄傲和财富的人,必会远离上主。
广大教友都盼望有一位好牧者,希望自己的牧人能努力地相似耶稣。耶稣虽是人类的君王,但他向来做事低调,从不招摇声张。
于是,他问自己,“我为什么非要勉强自己跑这么远呢?现在我要是死了,也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埋自己。”虽然他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但为了那更多的土地,他还是跑了,最终死在了自己想要的土地上。
他们总认为物质财富多多益善,所以也就拼命地收藏积聚,好让自己安享世福。但却忘记了人的生命乃由天主掌控,能不能享福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糊涂的人啊!今夜就要收你的灵魂。你所积储的将归谁呢?
然而许多时候,人们害怕将自己交付出来,因此,听告解的司铎需要有能力令办告解的人感到“惊喜”,他们向他陈述犯罪的痛苦和期望获得罪赦。教宗反思的第二点是:“让爱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