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古稀的厄肋阿匝尔是一个美好的见证,“有人劝他假装吃献给外邦人神明的祭肉,如此就可保住自己的性命”。但这个敬畏天主的人答道:“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决不宜作伪。”
耶稣小姐妹会在富高神父去世大约20年后创立,教宗向修女们强调,“降生成人的道路、纳匝肋的道路,这是天主所指明的道路,祂甘愿自谦自卑、为与卑微者分享生命而成为孩童”,因此,“默默无闻的道路是天主的道路”。
路二四19-21他们(前往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回答说:「就是有关纳匝肋人耶稣的事…我们的司祭长及首领竟解送了祂,判了祂死罪,钉祂在十字架上。我们原指望祂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
事实上,从他无限之爱的深渊,天主愿意介入人类有限的历史中,并与人共同生活,他取了一个身体和一颗心;这样好使我们能够在这个有限的世界上通过纳匝肋耶稣的圣心认识并相遇那位无限者,就是那位不可见,也无法用人的理智所理解的天主
当纳匝肋圣家的一家三口实践以色列子民世代传承的习俗时,某件前所未闻的事发生了。两位长者——西默盎和亚纳预言了耶稣,歌颂天主和“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谈论婴孩(38节)。
注:马尔克尼‧纳匝莱诺(Mons.NazzarenoMarconi),意大利玛切拉塔主教。1958年生于佩鲁贾的卡斯特罗市。
根据《圣经•四福音》的记载,当耶稣复活了纳因城寡妇的独子、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死后已被埋葬四天的朋友拉匝禄等,他都用了起来(路加福音7:14,8:54)、出来(若望福音11:43)这样令人惊喜而又催人向上的语言
这不得不叫人这样设想:圣若望宗徒一看到坟墓中没有耶稣遗体的各种现场迹象,立刻觉察到耶稣的身体不翼而飞,这绝不是人为的事,而且,耶稣的复活也绝不是恢复现世常人的生命而已,就好像拉匝禄的复活一样。
面对着他的朋友拉匝禄的坟墓,耶稣黯然神伤,潸然泪下(若11:33-35)。保禄把死亡看作是一头带有毒刺、桀骜不逊的怪兽(格前15:55)。千百年来,人们从圣经的开头找到了对这个问题的似是而非的答案。
在《马尔谷福音》中,耶稣受洗的场景描述如下:“在那些日子里,耶稣由加里肋亚纳匝肋来,在约旦河里受了若翰的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