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教会明确申明“培育的工作奠基于铎品神恩内在的动态要求。这种神恩是永久的,永往直前的,不走回头路的”(《司铎的职务与生活指导手册》73)。
这些祷词是‘永恒的现在’施命令给我的,借着‘并连之心’的代祷,为了从内在强化教会而祈求。它会使很多对圣召妥协了的司铎回归到正直的道路——圣洁之爱的道路上。”
我们年龄大了以后,理智慢慢开启,受到内在私欲偏情的冲动、外在伤风败俗的诱惑,往往很快就犯罪堕落;不但不恭敬天主,还把自己当作万物的中心来朝拜。罪上加罪:原罪之外加上许多本罪。
有了这认知,我们不再沮丧,不再如我所说的充满「甜腻的忧伤」(《写给司铎们的一封信》,2019年8月4日),即失去内在的热忱,使我们难以经验到自身圣召的美好。
这一内在的愿意对回应天主是十分重要的:“上主,我在这里,请派遣我”(参见依6,8)。这不是抽象的,而是在今天的教会和历史中。懂得在此疫情时刻天主正在对我们说什么,也是对教会传教的一个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也说:“诚于中、形于外”,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和精神境界,常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外,让人看见其外在有形的面貌,而想象其内在无形的底蕴。
感恩祭就是认出耶稣的临在,渴望与天主共融,邀请他进入我们的内在。在厄玛乌的故事中,在二徒认出耶稣的那一刻,耶稣却消失了。这就是感恩祭的奥秘,在耶稣消失之际与他建立深刻的共融关系。
这种行动并非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是源自望德所赋予的内在力量,相信每一个善举都在天主的眼中有其价值,并且是向着那完美的天主之国迈进的一步。
最后,教会团体和个人,就只有外在的形式,却失去了内在的精神!拒绝做王,就是拒绝随从魔鬼的诱惑和个人的私欲而摒弃福音,欺压他人的“帝王”(玛4:8-11)。
这是一种只重视外在的绚丽装饰,不重视内在的人的灵魂生活哲学。更可悲的是,主流文化以喧闹的声音迫使信仰呆在人生的角落裡,使整个世界缺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