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哲学,四年神学,在此期间,孙晓野通过学习和祈祷,对天主的认识逐渐加深,信仰也日益坚固,尤其在读到神三的时候,他透过美丽的万物惊叹天主的伟大。
第三章:生态危机的人性根源这一章分析了生态现状,藉着与哲学和人文科学的对话,所领悟的不仅是生态危机的徵兆,也包括造成危机的深层原因(15)。
(作者陈村富,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欲波,浙江大学外国哲学博士生)
青年时期的刘炎新曾先后在澳门(若瑟修院修读文学)、香港(圣神修院修读哲学)和葡萄牙(法蒂玛教区Leira修院修读神学)修道读书。1972年晋铎后,刘炎新神父开始在堂区牧灵福传第一线默默奉献服务。
中国天主教徒只占中国人口的1%左右,因此,我请求采访的面非常广泛,涉及所有中国人民所关心的文化与哲学主题。我并不想触及宗教与政治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其他教宗在其他时候已经谈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出现(实际上是第一次为拉丁欧洲学者所知),对基督教也影响深远,呈现了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结合在一起的经院哲学。
因此,他希望要从修生开始,帮助留学生学习梵二之后的神学和灵修,也要有修生学习哲学、法律等。
(2)在哲学和存在的平面上,信仰等于基本的信赖,换言之,即人相信存在有其意义。此外,信仰也包括了无上关切以及人生基本的抉择(或主张)或人生观;更深切来说,信仰即是人基本上向无限奥迹开放的态度。
根据传统哲学和现代社会学都在揭示:我们一生奋斗,最后都是为了达到这两个人生目标:幸福感和意义感。而圣经和神学启示我们:人的一生就是荣主益人亦即爱主爱人。爱是基督宗教信仰之核心,爱是我们做人处事之标准。
2)在哲学和存在的层面上,信仰等于基本的信赖,即人相信存在有其意义,包括人生的基本抉择或人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仰是人向无限的奥迹开放的态度。3)从宗教的层面而言,信仰是一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