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这尘世,一切看似响应「付出必求回报」的逻辑,但是天主却是不求回报地来到。祂的爱无法靠交易得来:我们没有堪当领受圣爱的功劳,而且我们根本无以为报。天主的恩宠已经出现。
我们包头教会立即响应国家号召,停止一切公开敬礼和集体活动。神长教友宅家读经祈祷,求主恩赐信心和力量;同时,积极奉献爱心捐款,同心协力,与社会同步,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瘟疫阻击战。
其它帖文讲述他母亲响应修道圣召的过程。她20岁结婚,27岁拥有五个孩子。她的丈夫是太平洋瓦斯与电力公司的高级行政主管,丈夫1984年离世。
尽管工作十分开心,与同事相处也愉快,吴诚才最终还是响应感召,约10个月后辞职。他先后在马来西亚槟城大修院和本地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大修院接受神学和哲学训练,1985年受任命为神父。
这是一个确定无疑的响应,因为它是对卡拉马佐夫和约伯的一个活生生的回应。天主绝不是在容忍无辜者的痛苦,而是在他的爱子内和他们一起、并为了他们而共饮苦杯,直到最后一滴,从而使这苦杯变成了全人类的祝福之杯。
夏主教鼓励教友共同活出香港教会的桥梁角色,哪怕只是细小的桥梁,「接待内地的兄弟姊妹,让他们宾至如归,也可以响应交流活动,例如是稍后的青年聚会,以履行桥梁使命。」
宗教艺术1920年代,当时的宗座代表刚恒毅总主教提倡宗教艺术中国本地化,圣母圣心会的会士们也积极地响应了总主教的倡导。陕西靖边小桥畔天主堂在1920年,狄化淳神父设计了32幅天主教要理的图像。
我们金山圣经小组响应主教、神父的号召,开展圣经学习已经第二十个年头了,在圣神的圣化、神长们的领导和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施与」可帮助我们克服这个经常不断的诱惑,教导我们响应邻人的需要,也与他人分享仁慈的天主所赐给我们的一切。在四旬期间,世界各地都发起为穷人的特别善款募捐,目的就是在此。
渴望与人联系和建立友谊,原是人类本性所使然,并非纯为对新创科技的响应。从圣经信息的角度看,这应视为我们有分于天主那通传和合一的爱的反映:祂切愿整个人类成为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