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为我们中国教会的启发应是停止争吵指责,仁爱宽恕,修和共融,知难而上,勇于见证,默默奉献,全力福传,发展教会。若望•保禄二世从小到大曾多次经历死亡的考验,但每次他都大难不死。
德肋撒认为,信仰只能是“因仁爱而带来的心灵转变”,而为了一盘米饭而放弃原来的信仰是可耻的。所以,收容所允许人们根据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东正教或者其他宗教信仰所规定的那样死去。
如何去感受天主的慈悲仁爱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耶稣基督的生命中去了解、去体悟。
以及在牧灵福传中不计其数的神父、修士、修女,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不谋利,只为弱者、穷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放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和前途,到异国他乡,置身贫瘠艰苦的环境,把聪明才智奉献给与自己可以说是毫不相干的人群,这种以纯粹的仁爱为出发点而不带丝毫世俗的功利色彩的行为
上主慈悲为怀,宽宏大方,他常缓于发怒,仁爱无量。上主对待万有,温和良善,对他的受造物,仁爱慈祥。(咏145:8-9)当我们反思天主是如何慈悲地对待了我们,慈悲之心就会在我们内成长壮大。
实愧于耶稣对我们的仁爱,我满怀感恩的心,向耶稣说“宽恕我吧,以后再不敢伤你的圣心了,求你帮助我。”
在生活中,好多人每逢主日进堂祈祷参与弥撒,常向天主唱赞歌,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是一个有信德、热心守规的人,但走出教堂后,在生活中依然固我,没有丝毫变化,很少做甚至从来不做慈善仁爱工作,这是信德薄弱、爱德欠缺的明证
教宗来到圣母大殿后,也问候了等候在那里的老人、无家可归者、其他宗教和团体代表,之后到仁爱圣母像前献花祈祷。
仁爱使人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向,始终爱人,爱众人,甚至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自大。一个人若过於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别人的尊严,问题便会产生。
仁爱使人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向,始终爱人,爱众人,甚至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自大。一个人若过於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别人的尊严,问题便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