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恢复后,由于修会还有待重建,于是赵修女回家保守,虽然没有了修会的团体生活,但她依然严守会规、三愿,心中那份奉献的理想一直闪耀着光芒。1986年,赵修女重新走进修会,并担任培育保守生及初学生的工作!
可是,天主并没有选择只在好地才撒种,祂在不理想的地里中仍然撒种,那不是因为天主不懂,也不是天主奢侈浪费,而是天主的慷慨大方。
可是,丰满的理想却挡不住骨感的现实,现实的世界和真实的教会并不符合我们的渴望和祈望。在正义感的催动之下,我们失去了耐心,都希望武侠般的快意恩仇,要不就是愤青般的抱怨,或者就是气馁而消沉。
例如,关于时事问题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当代中国问题;军事训练可以为他们献身于革新中国的理想做准备;行政职能的参与可以逐步锻炼他们对民主价值的实际应用,为将来在广阔的社会领域完成更重要的任务奠定基础
我们最后的理想目标,是使每一位教友都能“寻找天主在自己身上的召叫,并甘心乐意奉献成为使徒,就是哪里有一位教友,哪里就有一位使徒。” 梵二传教法令也明文规定:“……除非……”(传教法令21号)。
对成绩不理想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她们都会亲自与家长沟通,了解原因,一起面对,所以在放学家长来接学生时,她们最忙。
二、渴望修道理想破灭教堂里有几位老修女和80多岁的王允浦神父,王神父事主虔诚、循规蹈矩、热衷福传。教堂派王建军服侍王神父,当老神父下乡福传时,王建军便骑着三轮车带着王神父前往,并在弥撒中辅祭。
在“为新地缘政治对话与合作:一些伦理和宗教教育的看法”的论文中,他曾写道:“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对于标志着19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那份纯真、充满理想和憧憬已经日渐消逝而感到悲伤难过。
“内圣”是基础,没有“内圣”就无法达到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平天下”理想。“内圣”和“外王”统一才是君子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想,但这个理想就像刚才童老师讲到的,目前需要专业,可能未来还需要各方去投入,把整个支撑体系建立起来,这是一个过程,也是我们在座各位努力的目标。我们也听听刘教授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