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个祝圣过的圣体,正如地上千千万万个圣体,我们就足以通过天主而得到滋养。卢嘉勒确信地说,一个兄弟,一个天主放在我们面前的弟兄,就足够将我们放在和全人类共融的地位上,而全人类是耶稣的妙体。
——一位新教友致杨福喜神父的信尊敬的杨神父:您好!非常高兴在“信德”举办的第二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上认识了您,感谢天主如此奇妙的安排。尤其在第二天您南下朝圣时迷了路,竟然到了我们济南。
我立刻回应---不,你如果真的显现给我……这太吓人……而且……你曾说过,那没有看见而信了的人才是有福的。
人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人,从满腔热血的青年到孤独衰老的病躯,这期间,要走过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要经历怎样的人生沧桑和世态炎凉。
事实上,与哭泣者一同哭泣,比与喜乐者一同喜乐更为重要。所谓快乐,即是说乐总是过得很快,而苦却总是漫长而持久。
相信那些信友必然喜见此举再次活跃于主教座堂里。梵二后,排队站立领受圣体的方式被广泛使用。神父站在至圣所前,信友排成一列上前,故此圣体栏常失去了其原本的功能。
教宗方济各曾对圣座各部会首长说过,有些教会人士激动地指责,特定的传媒工作者故意营造出这祸患只发生在天主教会内的假象。
在塔金顿声名最鼎盛时期,他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的贵宾参加了展览会。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十六、七岁小女孩来到我面前,虔诚地向我索要签名。
最后有两位老人代表大家激动地上台发言:他们感谢天主、感谢堂区对他们的关爱,刘金喜教友还讲了他的身世:他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可以说房无一间,地无一塄,靠奶奶拉扯大,受了很多苦,但天主眷顾了他,给他找了个好对象
就是在这些令人沮丧和焦虑的现实当中,我们仍再次等待圣诞带来的喜乐和希望。明白圣诞节原意的人都知道,它不是世俗的商业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