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让我们学习以对方能感到被接纳的方式来彼此看待,不论他们是谁,都能发现到有「一位」以爱去注视他们,并邀请他们去发挥他们所有的潜能。只要迎接这目光,我们的人生就会有所转变。
如果举国上下继续一味地为拼经济、为追求物质发展,那么多国人就可以不要良心,就可以自私冷漠,那么,这样的中国特色文明意义和价值何在?
教会不可以也不愿意遵从一种以不耐烦,更别说以冷漠或轻视的态度对待年老。我们应该唤醒人们对感激、赞赏和款待的共识,这可以让老年人感到自己是团体生活的一部分。
用爱和冷漠打成一片:MB:一天出门,我发现我们小区来了一个新保安,于是就走过他的面前时,微笑着向他问好。他露出奇怪的表情,好象不理解我的做法。第二次,我也同样的跟他打招呼,他也没有反应。
随着孩子的到来,谭福银的信仰也逐渐冷漠了下来,只有主日天进教堂。2001年,孩子7个月大时,全家搬到了朝阳。年末,谭福银把孩子交给母亲照看,自己去超市打工。几年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她有些触动。
其他两个人虽然看见了,他们的心却自我封闭,冷漠无情。相反地,撒玛黎雅人的心与天主的心一样。实际上,怜悯是天主慈悲的基本特徵。天主怜悯我们,这是什麽意思?意思是祂与我们一同受苦,对我们的苦难深有体会。
是冷漠!是心硬!....但毕竟这里是个老堂区。信仰的根基还算扎实。教友们只是一时还没有适应、认识和接纳这位新来的神父。天主圣神在杨神父身上做工,尤其主日天神父的讲道令满座皆惊!
无聊陪伴着冷漠的态度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本应是为我们有意义且有目的生命而存在的精力。在一个生命的多元化选择中,我们做了很多的选择,但很少对选择承诺或投身。
我们不得不从教会各阶层的人身上寻找答案,是冷漠,不负责任,没有给予修道人全方位的关怀,也许他们也是接受了这样的培育由此便产生了恶性循环,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任何地方相信都是少数。
教宗表示:“在这全球大流行的日子里,当人们试图以健康社交距离为名掩饰和为冷漠辩解时,迫切需要履行同情慈悲的使命,令在遵守必要社交距离时,也能完成接触、关怀和推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