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也有些经师和法利塞等人,他们却包藏祸心,专门想在耶稣的宣讲中挑字眼儿,但绞尽脑汁还是徒劳无益,他们的存在就如禾苗中的杂草一样自然,耶稣那双洞彻肺腑的眼睛早已看透了他们,只是不到关键时刻还给他们保留点面子而已
“即使12宗徒丢了面子,这段记述也载入正典,显示关于耶稣和我们的真谛。这句话对今日的我们也有益处。我们,教宗和枢机们,也必须经常以这真理的圣言来检验自己。
悔改,对于重视“面子”超过一切事实的中国人而言,也是一件很难的事。除非不得已,一般人不会选择悔改,更不会公开悔罪。
世上有多少人能自愿放下自己的权力、地位和面子呢?若翰这样做无疑是将使自己很快从人群中消失,而对若翰来说已非常喜乐,已满足了(若三29)。身为司祭者,如同若翰一样,消失自己,成就别人。(连载二)
(路21:4)奉献多少完全出于一个人的信德,许多堂区建堂,有的所谓的大款、大老板却很少相助,抱无所谓态度,只是出于面子捐一点点。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
(格前3:5-9)这种分裂的局面也存在于现在的地方教会中,有的教友只参与某神父的弥撒;有的是看在神父的面子上……在粉丝的眼中,神父的优点往往会被放大。
母亲的乐善好施是有名的,不管借钱的借物的,都尽力满足,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过得都很艰难,粮食吃不到年头,很多人都到我家借粮,其实我们一家六口人过得也不富裕,但母亲从来都不会驳人的面子,总尽力赈济。
耶稣没有马上斥责匝凯这位有罪的税吏,而是给了他很大的面子并提议要去他家。从真福德肋撒修女这位上个世纪圣人的口中,我们听到这样的言辞:让每一个遇见你的人在遇见你之后比之前更幸福。
神父的一切都献给天主了,更何况面子呢?!”
尤其可贵的是他只认神,不跟人,不随大流,不怕伤和气,不将就人情面子;以及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退缩,寻根究底,追本溯源等等,也惟有这种精神,才能无可置疑地触摸到真真确确的实在,而不受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