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浪子认清自己的罪,就能让他踏上悔改归家之途,最终得尝与慈父和好如初的喜乐。人性的软弱和缺点,不应构成障碍,只要能有助我们时刻谨记:我们需要基督救赎之恩。
(玛20:1-16)葡萄园雇工人,是四福音中只有玛窦记述的比喻,内容与路加的浪子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个篇幅较长的比喻;更是一个在常人看来有违常理的比喻。
——基督文化有所认识,尼采使我感到有必要了解他批判的到底是什么,雅斯贝尔斯使我体会到一个作家在基督宗教的遗产中可以有多么自由、舒适……我对西方文化的浪子艾略特
五浪子回头中的慈父 耶稣在对观福音中,围绕着天国的主题勾画出在天之父的形象,天主如慈父般地充满了爱和恻隐之心。浪子的比喻(路15:11-32)中的那位犹太老父亲殷切地期盼自己的爱子早日归来。
有时候,我们必须像浪子的慈父一样,随时保持大门的敞开,当儿子回来时,便可毫无阻碍地进入家门。
如果说第一次到临涣是新奇的,那么第二次前往,就如同回家一样,神父、修女和教友们都如亲人一样,欢迎我这个离家太久的浪子。
很多人终其一生、艳遇无数也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换伴侣,犹如花间浪子,在不断追求异性中虚耗人生。
让我们回想浪子回头故事中的奇美的情景:那浪子犹豫,要不要回家去,因为他担心他的忏悔不会有多大效果;然而,他的父亲却每天都会去山顶张望自己的儿子。当小儿子还在很远的距离时,父亲看到了他,满心怜悯。
通过学习我们才懂得:再大的罪也没有天主的慈悲大,他像慈父一样天天等着我们这些浪子回家;天主不只是给我们十字架,在十字架的背后却是满满的祝福。为什么我们活不出德肋撒姆姆的大爱?
大姨看到复活了的贺丽娜万分高兴,主日天用三轮车带着她去教堂参与弥撒,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踏进教堂的大门,当她第一次走进天父家里的时候,她哭成了泪人,这是浪子回家的幸福之泪,这是悔恨己罪的愧疚之泪,这是识主太迟的惋惜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