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来到世界叛罪人,善恶报应要分明,有善必赏恶必罚,最公平。32、劝导弟兄姐妹们,同艰共苦建圣堂,有钱多献给上主,不落空。33、求主庇佑贤子孙,多献钱财有大恩,有罪减轻少受罚,功补过。
但无论怎样,情绪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渴求与抗拒的感受并非罪恶,也是不受责难的。而受判断的,或者说是善恶之分在于在情绪的推动之下,人所作的行为。学习控制情绪、舒缓情绪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人生功课。
在圣经最初的章节里,天主已命人不要吃禁果:「乐园中各树上的果子,你都可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创2:16-17)。
四枢德智德(智慧):能明辨是非善恶,明了什么是主所喜悦的事。为增加在信仰方面的认识,我们努力过吗?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灵魂有理性,能够区别善恶,更能自主地行善戒恶,能够遵守天主十诫,能够有道德行为。因着道德行为,才能有更高的人格价值。
仔细想来,确是如此,因为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美丑善恶是非对错的分辨与抉择。这句话该不该说?又该如何去说?这件事该不该做?又该如何去做?乃是人不得不反复琢磨的问题。
耶稣在预言公审判的时候,只拿爱人或不爱人,来分别善恶,判定赏罚。恶人被罚入地狱,耶稣并没有说,因为他们杀人害人,或贪财犯奸,而是说因为他们不爱人,便该罚入地狱。
因为人们相信,一个公众人物的姿态就是他本人意图、品格的体现,他所为的善恶、美丑与否,他说的话真伪、对错与否根本就取决于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天主真教,其法能令人为善必真,去恶必尽,盖所言上主生育拯救之恩,赏善恶之理,明白真切足以耸动人心,使其爱信畏惧,发于由衷故也,”真是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视之今日而亦然。
灵修书籍同样也会给我们介绍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克制私欲偏情、如何辨别美丑善恶、加强祈祷、战胜诱惑、相似基督、救死扶伤、代人赎罪、发扬博爱利他精神、日趋完美圣善……通过先圣先贤亲身经历所总结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