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随笔,是笔者在10月18日,从网上得知杨振宁先生去世后,想写篇文章纪念他。
杨振宁教授7月14日应马来亚大学及大马科学院之邀在马大主讲的一场题为“对称与物理”的学术座谈会上指出,“尽管宗教与科学进行研究的方法不一样,惟两者始终还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奇妙。”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向《易经》“开火”,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正道博士现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现年七十七岁,于1957年和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教授于1997年2月10日被教宗任命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曾任或正在该院任院士的华人有杨振宁、张德慈、李正道。
(以上摘自10月15日《新民晚报》) 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的发言中说:中华文化有归纳法,但没有推演法。
借着两位伟大人物——杨振宁和刚恒毅的故事李神父提醒大家学习固然重要,但提高个人灵修及与人友好相处更为重要,希望大家生活中共同勉励,互助互爱。之后,教务长陈广前神父介绍了本学期课程的安排及所聘请的教师。
杨振宁教授曾经这样对请教他的学生说:科学发展到最后是哲学,哲学发展到最后是宗教。不要抵制圣诞节了,天主教会就是要引导人们追求正确的信仰,提醒人们追求真理的。
最近当代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语惊四座。采访片段公开后,网友们惊呼,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杨振宁也成了有神论者!为什么这些大物理学家都在晚年开始转变思想呢?
(爱因斯坦)杨振宁教授说:“……这个时候的感觉,我想是和最真诚的宗教信仰很接近的。”因此有人将它称之为“情感宗教”,认为这是纯粹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