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三)缅怀东北最后一位高龄神长段国兴神父:扎根基层 老当益壮;反省:神长们的养老


2025-11-25 16:25:11 作者:张光来

扎根基层 老当益壮

段国兴神父在沈阳天主教神学院服务七载(1986—1993)后,于1993年3月奉时任辽宁教区金沛献主教之命,以六十五岁之龄离开修院,前往阜新民主堂区担任副本堂(1993.3—1996.8),协助老本堂(1981—1998)霍清文神父(1917.4.17—1998.12.25)开始堂区服务。由此开启了他扎根基层教会、老当益壮的牧灵福传服务生涯。此后,他在数个堂区服务:六十七岁出任铁岭靠山堂区本堂(1996.11—1998.11),六十九岁转任阜新高德堂区本堂(1998.11—2000.3),七十一岁入住教区养老院住院并陪伴服务(2000.3—2002.9)。在七十三岁因年老体弱而退休后,他返回家乡朝阳市喀左县大西山堂区养老,直至离世(2002—2025)。

堂区服务及终老:

1993.3—1996.11副本堂(民主)

1993.4—8临时本堂(铁岭)

1993—1996下会四堡子

1996.11—1998.11本堂(靠山)

1998.11—2000.3本堂(高德)

2000.3—2002.9教区养老院

2002—2025终老(大西山)

(谨向民主、铁岭、靠山、高德、大西山五个堂区及当地神长教友致谢!感谢提供图片资料,既还原了改革开放以来昔日相关地方教会的一些历史片段及社会现象,也丰富了包括段国兴神父在内的历任本堂、副本堂及当地堂区的历史文献。)

阜新民主堂区(及彰武四堡子堂区)时期1993—1996

1993年9月,段国兴神父(前排右五四)与本堂霍清文神父(前排右五)、副本堂潘济涛神父(前排右六)、部分修女和教友在阜新民主天主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阜新民主堂区及周边堂点迎来了复苏与发展的契机。包括霍清文和段国兴等神父在内的一代代牧者,如忠心的园丁般在阜新这片土地上开始辛勤耕耘,以他们的奉献见证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以及地方教会的复苏与健康传承。他们的慷慨服务与热忱付出,至今仍深深铭刻在当地神长教友及朋友们的记忆中。

阜新民主堂区历任本堂、副本堂

阜新民主历任本堂:

1981—1998 霍清文

1998—1999 张福君

1999—2004 林永亮

2004—2011 赵云龙

2011—2020 胡秀伟

2020年至今 张福君

阜新民主历任副本堂:

1989—1993 胡保平

1993.3—1996.11段国兴

1996—1999 张福君

1998—1999 白清峰

1999.7—2000.12 刘儒林

2000.11—2002.10 李福民

2002.11—2004.11 聂思宏

2004.10—2007.8 姜顺利

2007.7—2009.9 蔡志强

2009.9—2013.10 常伟喜

2013.10—2017.5 王俊清

2017.5—2025.3 蔡志强

2025.3至今 王建主

(其中霍清文、胡保平、段国兴、李福民神父先后去世。)

来到年长的本堂霍清文神父身边后,段国兴神父立即开始协助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神父投入了当地的牧灵福传工作之中。他不记名分,任劳任怨,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那里。比如,段神父较早关心和照顾了彰武县四堡子的教友们。当地神长教友至今记得段神父的奉献服务。

1999年段国兴神父在重访四堡子时,与民主副本堂张福君神父共祭。

据四堡子堂区现任本堂张宝林神父介绍,彰武县四堡子原没有教友,后来有一名叫张凤兰的女士在外地接触大公教会,认识了主,随后她一人将信仰带回了家乡,渐渐带动了几个家庭认识主。

阜新民主堂区现任本堂张福君神父补充说,彰武县四堡子村位于辽宁省西北部,距内蒙古通辽库伦旗仅一小时车程,但距阜新市民主堂区则有两个半小时路程。

1993年初到民主堂区的段国兴神父,从赶堂教友处得知四堡子有新教友群体后,便开始关注并照料这群“小羊”。他不辞劳苦,不畏路远,一次次地从阜新民主堂区长途跋涉赶往四堡子,探访教友、施行圣事。

1996年来到阜新民主堂区担任副本堂的张福君神父还清楚地记得,“昔日我曾多次随段神父一起下会,后来也陪伴他重访旧地。比如去四堡子,当时我们一般先从阜新搭乘公交车到彰武县四堡子做牧民探访服务。之后,四堡子的教友们还会开三轮车载我们去周围的下会点继续牧民探访服务。”

1999年夏张福君神父陪同重访四堡子的段国兴神父乘坐当地教友的三轮车去堂点。

在关心和陪伴这个小团体的过程中,段神父和其他探访神父及本堂不仅鼓励大家在信仰上热心虔诚,也教导他们在当地要立善表,做好村民,同时,更要做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善尽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以爱心服务社会人群。其的言行赢得了教友们的积极响应,也收获了当地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堡子的教友们至今还保存着段神父1997年在当地坐三轮车的宝贵图片

作为首位较早深入彰武四堡子进行探访和陪伴服务的牧者,段国兴神父可谓这个新兴堂区的奠基者之一。之后,在数位代管探访司铎和历任本堂——聂思宏神父、董满平神父、张宝林神父与当地教友的共同努力下,四堡子的教友团体从1990年代初期的几个家庭,逐渐增长至中期的一二百名,到1990年代末已达三四百名。如今,四堡子及周边一个乡的教友总数已逾千名,彰武县也就这一座教堂。这一切,都与段神父等探访司铎和历代本堂及教友们昔日的默默辛勤耕耘和慷慨奉献密不可分。

微信截图_20251126105403.png

阜新彰武四堡子天主堂

辽宁四堡子历任本堂

最早的探访司铎段国兴神父(1993—1996)等

第一任:聂思宏神父(2004年11月4日—2011年1月26日)

第二任:董满平神父(2011年1月25日—2017年4月24日)
第三任:张宝林神父(2017年4月24日至今)

铁岭时期:1993年4月至8月

在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的初期,因辽宁教会一如全国一样处于神职人员青黄不接的紧缺时期。彼时,西丰县本堂张化良神父同时兼顾铁岭堂区的教务。1987年,张化良神父当选为辽宁教区主教,1988年张化良神父晋牧,教区开始正式派遣新铎到铁岭服务。其中包括段国兴神父在内的十多名司铎曾到铁岭堂区临时或长期服务。铁岭堂区的历任本堂、副本堂及临时代理:

铁岭历任本堂、副本堂

1978—1988本堂:张化良

1988—1992本堂:金寿山

-1989—1990副本堂:夏建平

-1991—1993副本堂:郭强

1992—1993本堂:郭强

1993.4—8月本堂:段国兴

1993—1999本堂:陈国强

1999—2001本堂:吕全明

2001—2009本堂:刘占富

2009—2012本堂:何学峰

2012—2014代理:邱文廷

2014年至今本堂:张福成

1993年3月,段国兴神父在调任阜新民主堂区担任副本堂仅一个月后,便因铁岭堂区的急需,旋即受教区委派,于同年4月至8月赴任铁岭临时应急在当地服务四个月。段神父不记名分,随叫随到,甘愿谦卑地代理本堂服务。

今日铁岭露德圣母堂靠山时期:1996—1998

1996年11月,67岁高龄的段神父不顾年迈体弱欣然接受教区调任铁岭市开原市靠山镇堂区本堂。据时任辽宁教区副主教郭景成神父回忆,1996年之前,开原靠山堂区没有常驻司铎,堂区一直都是由铁岭堂区的神父代管。铁岭堂区的神父们会在主日和节日赶去靠山送弥撒及为教友们出终傅。

自从段神父来到靠山,住在靠山,靠山堂区从此有了驻堂司铎,靠山教友们也有了自己的本堂神父,从此,堂区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堂区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1996年11月时任阜新民主副本堂张福君神父(左一)和时任铁岭本堂陈国强神父(左三)偕同靠山教友一起欢迎首任本堂段国兴神父(左二)上任

作为首任驻堂的本堂司铎,面对简陋的圣堂及堂区建筑,段神父不顾年老体弱立即全身心地投入靠山堂区的建设及牧民服务,全心全力投入堂区建设。

靠山堂区的教友们至今记得,当年段神父在靠山两年,他将自己的积蓄都留在了靠山。他带领教友们首先装修了祭台。然后,自己出资为更衣所订制了实木的衣柜。

“更衣所的这些实木衣柜,我们至今还在使用!老神父给我们订制的衣柜质量非常棒!大家至今怀念段神父。”现任靠山本堂刘平波神父动情地说。

“东北的冬天天气冷,大伙白天干活上班,晚上弥撒后就会来到教堂,听段神父的分享。他经常在晚上为教友们分享信仰故事、讲礼仪,教唱歌,训练唱经班。”刘平波神父补充说。

靠山堂区的历任代管及本堂靠山堂区从代管到本堂:

从1978年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以来,靠山堂区先后经历了从代管和本堂的两个时期。段国兴神父是首任本堂。

靠山历任代管:

1978—1987年张化良(西丰本堂代管)

1990—1991年金寿山、夏建平(铁岭代管)

1991—1993年金寿山、郭强(铁岭代管)

1993—1996年金寿山、陈国强(铁岭代管)

靠山历任本堂:

1996—1998年段国兴神父(本堂)

1998—1999年李福民神父(本堂)

1999—2003年刘儒林神父(本堂)

2003—2008年袁雪松神父(本堂)

2008—2014年袁清福神父(本堂)

2014—2018年张福成神父(铁岭本堂代管)

2018年至今刘平波神父(本堂)

1998年11月,张福君神父偕阜新民主和靠山两堂区的部分教友在靠山教会与即将离开靠山(转赴高德上任)的段国兴神父。

高德时期:1998—2000

1998年11月16日,段国兴神父因年老体弱等健康原因,由铁岭靠山堂区调至高德堂区服务及休养。在此期间,辽宁教区发起堂区史料编纂工作,邀请各堂区神父参与编写。

段神父在昔日高德堂院期间 

“段神父虽在休养期间,但仍不顾身体虚弱,积极响应教区号召,认真撰写了阜新市高德堂区的珍贵史料,终于在1999年6月17日完稿。”据时任教区副主教郭景成神父回忆。(更多参见段神父所撰史料。)

今日高德天主堂(图片:高德堂区)

于园子养老院时期:2000—2002

2000年3月8日,71岁的段国兴神父被调并入住教区于园子养老院。从2000年3月至2002年9月在教区养老院期间,他每天热心陪伴和服务老人及员工。段神父虽然已经年老,但他始终任劳任怨,每天经常同大家一起参与劳动。同时,段神父养成了很有规律的生活,看书、祈祷、抄写、劳动。

2000年—2002年期间,段神父与一群老人们及员工

甘为配角 奉献开拓

在梳理段国兴神父的史料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在修院还是堂区,段神父甘为配角,甘当助手,任劳任怨,慷慨奉献,热心服务。比如,在修院时期,段神父曾协助杜世才神父为修生教授音乐,协助神师金沛献神父(1924—2008;1989晋牧)和皮忠义神父等,热心辅导修生的灵修。在堂区时期,全力配合教区、热心协助阜新霍清文老神父,甘为副堂或代理;高兴与年轻神父合作,积极深入基层堂点探访,不辞辛劳地去开拓教会。

昔日的同窗郭景成神父这样高度评价这位老神父:“段神父一生朴素,衣着简朴,饮食不挑剔,住房亦不讲究。他信仰虔诚,承袭了老一辈神职人员的优良传统,坚持每日诵念日课、玫瑰经、拜苦路、朝拜圣体。”

1997年追思已亡瞻礼段神父与修女教友等为老神父扫墓

“无论是在铁岭靠山、阜新民主、高德堂区、教区养老院,还是在锦州教会服务期间,乃至晚年回到家乡养老,只要身体健康允许,他总会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地为大家服务,不辞劳苦,尽职尽责。他的付出,为所服务堂区的发展与教友信仰生活的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赢得了无数教友、修士修女以及年轻神父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前任辽宁教区副主教(2000—2007)的郭神父补充说。

“段神父在我家乡阜新民主每次主持弥撒前,都会认真准备讲稿。我曾亲眼见他手写的好几页内容。记得有次我去给他送东西,推开房门,他正伏在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书桌前,对着翻开的圣经奋笔疾书。他停下笔告诉我,正在准备明天感恩祭的分享内容。这么多年了,每次想起段神父,昔日他伏案疾书的身影常常萦绕眼前。" 7月10日,在送别段神父安葬后的返程路上,原籍阜新民主堂区,现在的喀左县城大桥堂区本堂韩光神父在电话中动情地和我回忆。

韩神父记得,“由于当时家乡教堂的音响设备简陋,为了让每位教友都能听清楚,段神父每次讲话时会选择站在第一排跪凳上,用尽全力大声宣讲。那真是个体力活!”

“段神父从不敷衍,总是字斟句酌,解难释疑,尽力把圣言完整地传递给大家,他是用生命宣讲圣言。至今,段神父还激励我们年轻人。” 韩神父续说。

2025年5月31日韩光神父在大西山看望段神父

锦州、大西山终老:2002—2025

2002年,段神父从教区老人院返回家乡朝阳大西山,同时往返于郭树民神父服务的锦州和大西山。2008年之后,郭树民神父、张玉坤神父和段国兴神父三人同时开始在家乡大西山养老…… (更多见下)

微信截图_20251126110138.png

段神父退休回到大西山教会养老时,作为时任辽宁教区秘书长的邱文廷神父,每年两次去大西山看望老神父。

“段神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仍然没有失去过去老修士、老神父的优良传统,那就是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不麻烦别人。在他和郭神父八十多岁时,两位老神父决定回到家乡教会大西山堂区养老。其实,东北农村的冬季很冷!每年冬天两位老神父坚持自己生火炉取暖,甚至自己掏炉灰,凡事亲力亲为。当时,堂区希望为两位老神父接暖气,但他俩不同意,执意自己生火取暖。教区也协助做其思想工作,但为节省,并认为自己还可以自理,老哥俩坚持自己生火取暖多年。最后几年行动不便后,才勉强接受了教区和堂区的照顾。为我们大家现在看来,老神父做的对自己太苛刻。其实这是老神父的表率,只要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能为教会节省就节省,对传教事业有益的就做。作为辽宁教区最高龄的一位离世的老神父,段神父给我们立了好榜样!” 邱神父这样感慨地回忆和怀念这位老神父。

大西山堂区本堂聂思宏神父说,“有幸在段国兴神父生命的最后岁月中陪伴左右。即便退休后,段司铎仍忠实地持守每日神业,从未间断。在视力严重衰退、几近单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借助放大镜诵念日课经、举行感恩圣祭。当我有牧灵外出时,若有教友急需终傅圣事,或需要为亡者举行安所礼仪,段司铎虽年事已高,却总是欣然应允。”

“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位可敬的老司铎始终保持着勤劳的品德。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总是不辍劳作:夏日里,他俯身清除圣堂庭院中的杂草,直至场地整洁;秋季时,他每日细心清扫落叶,将其归拢收集;冬季降雪后,他总是第一个拿起铁锹,先开辟出一条通道,再耐心地将积雪运至路边整齐堆放。”聂神父继续说道。

结语

地方教会:一个时代的结束!

2022年9月,随着辽宁教区郭树民神父(1931—2022.9.9午前)、上海教区沈保智秘书长(1926—2022.9.9午后)、北京教区赵景荣神父(1923—2022.9.14)三位高龄前辈在当年9月中上旬先后相继离开,“标志着中国天主教会一个时代进入了尾声,也标志着大陆天主教会的接力棒基本上已经交接到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神长手中了。”
如今,作为东三省最后一位高龄神长——96岁的段国兴神父的辞世,也标志着东三省地方教会一个时代的结束。

反省:神长们的养老及叶落归根

海内外许多饱经沧桑的老一代神长,晚年都怀有落叶归根的夙愿。2000年后,四位来自辽宁教区的神父——出生于喀左县大西山的郭树民神父(1931—2022)、张永慧神父(1921—2012)、段国兴神父(1929—2025),以及生于山湾子的张玉坤神父(1929—2020),为实现叶落归根的心愿,共同商议返回家乡大西山堂区养老。在征得教区与堂区同意支持后,四人合作出资,在大西山堂区院内兴建了一排养老居所。
2002年,段国兴神父率先返回大西山。当时,段神父常往返于锦州与大西山之间,曾陪伴并协助时任锦州本堂的郭树民神父服务。2006年,退休后的张玉坤神父也来到大西山养老。2008年,郭树民神父自锦州退休后,同样回到大西山定居养老。
虽然参与研究计划并出资修建大西山养老居所,但张永辉神父自山湾子堂区退休后,始终留在当地养老,直至2012年安息主怀。张玉坤神父则于2015年从大西山返回沈阳主教府养老,2020年蒙主恩召,享年92岁。最终在大西山长期养老直至离世的,是郭树民与段国兴两位神父,他们实现了落叶归根的夙愿。
随着段国兴神父——这位东北地区最后一位高龄神长——于今年安息主怀,地方教会值得正视并提前应对两个现实议题:神职人员的老龄化趋势与在不久的未来必须面对的一批批“退休潮”。从已故前辈的养老经验中总结教训、规划未来,显得尤为迫切。

后记

谨此衷心感谢辽宁教区裴军民主教、原教区副主教郭景成神父、阜新民主张福君神父、喀左南大桥韩光神父、大西山聂思宏神父、铁岭张福成神父、靠山刘平波神父、彰武四堡子张宝林神父、铁岭原本堂陈国强神父、段国兴神父的昔日同窗、众多神长及朋友等以不同方式的慷慨惠助、热情鼓励!尤其提供史料、图片、追忆、协助核实…… 虽然有机会梳理东北最后一位高龄神长段国兴神父的史料,但难以梳理与段神父同一时期的老神父以及众多前辈神长的史料。不过,通过这样的梳理和分享,希望引起各地教会对当地教会史料的重视收集、口述历史,希望通过大家携手合作,在丰富中国教会史料的同时,不但为地方教会,也为当地社会收集留下更多史料文献。

本文标题:(三)缅怀东北最后一位高龄神长段国兴神父:扎根基层 老当益壮;反省:神长们的养老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