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第四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文告(2024年7月28日)


2024-07-25 10:19:04 来源:信德网

微信截图_20240725100929.png

教宗方济各

第四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文告

2024年7月28日

“在我年老时,请不要抛弃我。”(参阅:咏七一 9)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天主绝不会抛弃祂的孩子们,绝对不会。即使我们老态龙钟,白发苍苍,失去社会上的地位,劳作能力下降,看来似乎一无是处,然而上主不以貌取人 (参阅:撒上十六 7),祂不藐视去拣选那些对许多人来说寂寂无名的人。上主不摈弃任何一块石头;事实上,“最古老的”基石是安放“新的”磐石的稳固基础,以打造一座属神的宏伟建筑。(参阅:伯前二 5)

整部圣经所讲述的,是上主信实的爱,这爱给我们提供了安慰的确证,即在 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无论处于什么境遇,甚至我们多次背叛天主时,天主总是持续不断地向我们广施慈悲。圣咏集所记载的,是人在天主面前时心中 所充满的惊讶,尽管我们微不足道,祂仍然眷顾我们(参阅:咏一四四 3~4),并向我们肯定祂在我们的母胎中塑造了每一个人(参阅:咏一三九 13),即使在阴府,祂也不会遗弃我们(参阅:咏一六 10)。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年纪老迈,祂也会与我们亲近;更重要的是,在圣经中,人的年岁增长,是天主祝福的标志。

我们在圣咏集中,也看到对上主衷心地恳求:“在我年老时,求祢不要抛弃我”(咏七一 9)。这句话语气强硬又直白,让我们想起耶稣在十字架上,万分痛苦地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为什么舍弃了我?”(玛二七 46)

因此,在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既肯定天主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与我 们同在,但我们亦深怕遭人遗弃,特别是在年迈体衰、痛苦失落的时候,这并不矛盾。我们若观察四周,我们便不难发现到,圣经的话语反映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状况——“孤独”常常是祖父母及长者们生活中凄凉的伴侣。当我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的时候,我经常探访赡养院,发现那里根本没 什么人来探访,有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家人了。造成鳏寡孤独的原因很多:许多地方,尤其是在较贫穷的国家,老人独居,是因为他们的子女被迫移民海外。我也想到了许多冲突的处境,有多少长者独居是因为男性,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被征召参战;而女性,尤其是带着幼童的妇女,为确保孩子的安全而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城市和乡村,许多老人孑然一身;在荒废和死亡阴影笼罩的地区,他们是生命的仅存迹象。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面临一种当地文化所造成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怀疑老人使用巫术来消耗年轻人的生命力,因此对老人产生敌意。当年轻人早夭、患病或遭遇其他不幸时,就把罪责归咎于某些老人。这是毫 无根据的偏见,这种心态必须予以克服和弭平,基督信仰使我们摆脱这种荒诞无稽的谬说,但它仍然继续加剧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世代冲突。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想想,现在长者“掠夺年轻人的未来”的这种指控比比皆是,即使在最先进和现代化的社会,也以其他的形式出现。例如,现在的人普遍认为长者加重了年轻人的社会福利负担,从而消磨了社会发展的优势,也就是剥夺了年轻人的资源。这是扭曲现实的认知,好像为了长者的生存,不得不把年轻人置于风险之中一样;为了年轻人的发展,就得压抑甚至牺牲长者的需要。世代之间的冲突是一种谬论,是冲突文化的毒果。操纵年轻的一代与长者对立,这种做法是无法令人接受的,因为事实的重点是“生命各阶段的和谐,也就是说,事关了解并重视人类整体生命的实际参考点。”(《论老年的教理》,2022年2月23日)

前述的圣咏集,与其在年老时不被遗弃的恳求,道出了笼罩着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阴谋,这或许有些夸张,但如果我们理解到,长者的孤寂和被弃养的困境,不是偶然或不可避免的,而是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决策的结果,不把每一个人类的无限尊严放在心头——“无论身处何种环境、状态或情境,依然享有这种尊严”(《人类无限尊严》宣言,1)。我们一旦忽略了每一个人的价值,就会根据他们所需的成本来论断,于是就会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成本过高、难以支付。更糟糕的是,长者自己也常成为这种心态的受害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个负担,该主动知难而退。

此外,如今许多男女,都寻求个人的成就,尽可能地在独立自主及脱离与他人的生活。群体成员的身份式微,个人主义受到大力推崇:从“我们”转变 成“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家庭──作为反对“我们可以自己拯救自己”此一观念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论据——已成为个人主义文化的受害者之一。然而,我们一旦年老体衰,那种我们不需要任何人、任何社会联系,一样可以独自生活的个人主义幻觉,就会原形毕露。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己需要一切,但却是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我们独自一人,不再有他人的帮助,也没有人可以信靠时才发现。此一残酷的事实,当许多人发现时,为时已晚。

当今社会孤独和遗弃的现象逐渐发酵,其根源多重。某些情况是蓄意排斥的结果、一种可悲的“社会阴谋”;在其他情况下,则是悲剧性的个人决定。还有一些情况是长者自己屈服于现实,假装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我们越来越无法“体验兄弟情谊”(《众位弟兄》通谕,33);甚至很难想象还有其他可能性。

在许多长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卢德传中所描述的那种逆来顺受的感觉。这部书讲述了年迈的纳敖米的故事,她在丈夫和儿子去世后,鼓励她的两个媳妇敖尔帕和卢德,回到她们的本乡和本家去(参阅:卢一 8)。就像今天的许多长者一样,纳敖米害怕孤苦无依,但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身为一个寡妇,她知道自己在社会眼中轻如鸿毛;她认为自己是这两位年轻女子的负担,她们与她不同,她们还有很长的人生要走。因此,她认为自己最 好让位退到一边去。于是,她告诉两位年轻的媳妇离开她,去别的地方开创未来(参阅:卢一 11~13)。她的话语反映了她那个时代僵化的社会、宗教习俗,那习俗显然会决定她自己的命运。

然后,圣经的叙述向我们呈现了,对纳敖米的话语、也对年老本身,两种不同的反应。其中一个媳妇敖尔帕,很爱纳敖米,亲吻了她,并接受了这似乎是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便走了。然而,另一个媳妇卢德并没有离开纳敖米的身边,令她惊讶的是,卢德告诉她:“请妳别逼我离开妳”(卢一 16)。卢德不害怕挑战传统习俗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并意识到婆婆需要她,她要勇敢地留在婆婆的身边,这将展开两人的新旅程。对所有习惯性地以为独居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来说,卢德教导我们,回应“不要抛弃我”的请求时,可以说:“我不会抛弃你”。卢德毫不犹豫地颠覆了看似不可逆的局面:独居不必然是唯一的选择!一切并非偶然,留在老迈的纳敖米身边的卢德,是默西亚(参阅:玛一 5)——耶稣、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的祖先,她将天主与人的亲密感、亲近感带给所有人,无论是哪个年龄层、哪种生活状态。

卢德的自由和勇气,邀请我们踏上一条崭新的途径。让我们步武她的芳踪,与这位年轻的异邦女子和年长的纳敖米一起出发,不要害怕改变我们的习惯,为我们的长者想象一个不同以往的未来。我们要向所有常是牺牲奉献、在实践中效法卢德榜样的人表示感谢,他们照顾老人,或是每天亲近那些无人探视的亲戚或故人。卢德选择与纳敖米保持亲密关系,并因此获得美满的婚姻、家庭和新家。事实总是如此:因着与长者保持密切联系,承认他们在家庭、社会和教会中的独特角色,我们自己将会收到许多礼物、恩典与祝福!

值此第四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让我们向祖父母和家庭中的长辈们献上我们温柔的爱,让我们花点时间陪伴那些心灰意冷、对未来不抱希望的人。让我们扬弃导致孤独和遗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反而对勇敢说出“我不会抛弃你”,走上不同道路的一众男女,敞开心胸和露出洋溢喜悦的面容。

我向你们所有人,亲爱的祖父母们、年长的弟兄姊妹们,以及所有与你们亲近的人,献上诚挚地祝福,并为你们祈祷,也请你们不要忘记为我祈祷。

教宗方济各

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2024年4月25日

(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

本文标题:第四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文告(2024年7月28日)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