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追思已亡:“奇特”的评判标准及信仰


2023-11-02 16:34:25 作者:张光来 来源:信德网

每年追思已亡瞻礼,各地公教的墓地最忙了:既有集体纪念亡者的礼仪,也有更多个人及举家前来扫墓祈福,几乎全天造访墓地的人络绎不绝。从外表形式上,追思已亡瞻礼似乎主要是晚辈孝敬已亡长辈,在世者纪念已故亲朋的一个重要机会。事实上,未来的“评判”及命运其实就在今朝。

以其“最后‘评判’”为例,其‘评判’标准相当特别“奇特”!

祂将自己与那些贫困者和受苦者联系,甚至绑在了一起!

祂把自己等同于那些遭遇困境和痛苦的人。

令人惊异的是:祂常常临在我们身边的贫困者和受苦者身上,祂常常通过这些需要帮助的弱者等待我们的服务、关注、帮助。

【最“奇特”的‘评判’标准】:“在祂的眼中,不做善事比做坏事还严重!”(薛恩博枢机)“我(们很多人)也许可以因为自己从未杀过人,而聊以自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花时间去探访病人,没有注意到饥饿口渴的邻人,没有收留过路的客人,那样在祂的眼中还不够……” 更为其“奇特”的是这将是最后‘评判’的标准:“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

未来我们都必须按照这个“奇特”的标准来接受祂无情的‘评判’。

丘吉尔曾有感而发:“我们通过获得来维持生计,我们通过付出/给予(来升华人生)得到生命。”(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Winston Churchill)

其实,这也是大家热心扶弱济贫的动力及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各地弟兄姊妹为什么乐此不彼地走上街头、桥洞……探访慰问因突发疾病或其他原因暂时致贫的朋友,拾遗补缺,为社会、政府及国家分忧,传递分享爱心。

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伸出友爱之手,关注关心或轮流探访!共勉同行。‍‍‍

在追思已亡瞻礼,也值得反思一位匿名作者的话:“当你出生时,你在哭,你周围的人都在笑好好生活吧!这样当你死的时候,你会笑,你周围所有人都会哭。”这可能是衡量我们面对死亡时如何生活的标准。

切记:祂预许的永恒生命必须在现世即现在来开始并实现。

本文标题:追思已亡:“奇特”的评判标准及信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