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2006年第四十届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
2013-02-22 15:39:21 来源:信德网整理
媒体:传播、共融与合作的网络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1. 在梵二大公会议闭幕四十周年之后,我很高兴回想起它有关社会传播管道的法令,即〈大众传播工具法令〉(Inter Mirifica)。这法令特别认出媒体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力量。因着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善用这力量的需要,促使我在这第一封为大众传播节的文告中,简短地来反省,媒体作为促成传播、共融与合作的网络之概念。
圣保禄在致厄弗所人书中,生动地描述我们人类的天职乃是成为「分享神性的人」(〈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2):借着基督,我们得以在同一圣神内进到天父面前;因此我们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圣徒的同胞,天主的家人,逐渐成为一座圣殿,成为天主的住所(参阅弗二18-22)。这幅描绘共融生活的崇高图像,涵盖我们基督徒生命的所有层面。天主在基督内的自我通传,事实上,即是召唤我们认出祂在我们内的推动力,这力量会积极寻求向外散播给他人,好让基督的爱真正成为普世通行的标准(参阅2005年8月21日科隆的〈世界青年日讲道词〉)。
2. 科技在媒体上的进步,已在一些特定层面征服了时空,让人与人之间纵使相隔千里,仍能实时而直接地沟通。这发展呈现了为公益服务的巨大潜力,并「构成一份值得保护和提倡的传承财产」(〈快速发展〉,10)。然而我们也都知道,我们的世界离完美还很遥远。我们每天都被提醒,传播的迅捷不见得能促成社会合作与共融的建立。
要让个人良心获得信息,且能协助形塑个人的思考,绝不是一件简易的任务。真正的传播需要以勇气与决心为原则。这需要从事媒体工作者下定决心,不在众多信息的重压下变得颓弱,甚至也不以部分或一时的真相为满足。相对地,它既需追寻也要传达人类个人与社会存在的终极基础与意义(参阅〈信仰与理性〉通谕,5)。如此,媒体方能对一切真与善的传播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3. 今日媒体应按它的召叫负起责任,成为真理的倡导者与延续和平的促进者,这召叫本身伴随着几个挑战。在种种大众传播工具助长信息、思想的交流以及群体之间相互了解的同时,它们也沾染了模棱两可的性质。媒体固然提供了对话的「大圆桌」,但它本身亦会引发某些特定、单一文化的倾向,而让有创意的天才黯然无光,让复杂思想的精微受挫萎缩,并贬低了文化习俗之殊异与宗教信仰之特别。当媒体事业变得只为自我服务或单受利益驱使,而失去对公益的责任感时,这些扭曲的现象就会发生。
对于事件的确实报导、对公众关切议题的充分解释,以及对分歧观点的公平呈现,必须永受奖掖。维护并支持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这项需要,尤其重要,正因为它关乎每个文化与社会的基础(参阅〈教友传教法令〉)。在与父母们合作之下,大众传播和娱乐事业能透过具有教化意义的人类生活与爱的典范的呈现,协助父母来抚育子女成长这项困难、崇高,又令人心满意足的圣召(参阅〈大众传播工具法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令我人多么气馁,又造成多大的破坏啊!尤其是当我们的年轻人受制于那些媒体堕落、虚假的表达爱的方式,这些方式嘲笑天主赋予每个人的尊严并损害家庭利益时,我们的心难道不会哭泣吶喊吗?
4. 为鼓励媒体在社会中能同时成为有建设性的存在,且提供积极正面的认知,我愿重申可敬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体认的,让媒体能为公益服务的三个必要步骤:培育、参与、对话(参阅〈快速发展〉,11)。
培育负责及批判性使用媒体能帮助人明智及合宜地使用它们。新的字汇及图像—特别是电子媒体是那么容易介入到社会里—给予精神的深刻影响,不应该给它过高的评价。这是因为现代媒体塑造大众文化, 媒体本身必须超越任何企图操控的诱惑, 尤其是针对年轻人; 而是应该追求渴望去培育和服务。这样,它们就是保护合于人性的社会的结构而不是侵蚀。
参与大众媒体是由于其本质即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既是公众服务,社会沟通要求合作及共同负责的精神,以及对使用公共资源及执行公信职份的强烈责任(参阅〈传播伦理〉,20),同时也包括有赖于为达此目标,而订定的管制准则及其他措施或结构。
最后,大众媒体能藉由相互交流学习、表达休戚相关及支持和平,来促进对话,这呈现在眼前的大好机会,不容错失并且必须运用。以此方式,大众媒体会成为具影响力且备受重视的资源,为建立所有民族所向往的爱的文明而服务。
我深信认真地致力倡导这三个步骤,将协助媒体健全地发展,成为传播、共融与合作的网络,帮助普世男女与儿童变得更加意识到人类的尊严、更负责,也对他人更加开放,尤其是对那些最需要、最弱小的社会成员们(参阅〈人类救主〉,15;〈传播伦理〉,4)。
总而言之,我要回到圣保禄的勉励之词:基督是我们的和平。在祂内我们合而为一(参阅弗二14)。让我们一起拆掉敌意的高墙,而按造物主藉祂圣子耶稣让人知晓的计划,建立爱的共融!
教宗本笃十六世
2006年一月二十四日,圣方济沙雷纪念日于梵蒂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