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京举办


2007-07-19 11:43:21 来源:信德

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 专题

  本报讯(木一)“公益事业的路会越走越宽广。”著名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方立天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为纪念进德公益成立十周年,并为总结中国当代公益事业的经验,2007年6月27日—29日,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与河北信德文化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国宗教》杂志社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慈善机构的代表共计60多人。

  宗教界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很有意义。方教授说:“这个会议的模式是成功的,学界和宗教界是可以合作进行交流、进行学术探讨的。”当谈到论坛的主题时,他指出,宗教公益事业的开展,是宗教本质的属性和本质的要求,展现了五大宗教的理念、经验和成绩,很重要很有意义。
  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办。论坛合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魏德东博士主持了开幕式。
  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长陈红星博士认为,慈善、公益与宗教联系密切,这是宗教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很多信众之所以信仰,很多都是看中了宗教中的慈善、公益和博爱等等的方面。
  据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学会副秘书长刘威介绍,该学会成立于2005年底,主要从事宗教间的学术交流、宗教对话,去年跟佛教协会举办了“首届世界博德论坛”,今年4月跟道教协会合办了“国际道德经论坛”。他透露,将来会与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合作搞这样的论坛。谈到宗教公益事业时他表示,宗教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如何引导信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公益事业都是一个主导。
  与会者在谈到宗教从事公益事业都比较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宗教系主任金泽研究员提出,宗教发挥作用,更多的是在文化层面和社会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公益事业是宗教有所作为的一个大空间。论坛合办方信德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士江神父强调,宗教组织做慈善公益事业,是在拾遗补缺,减轻政府的负担。他指出,公益事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宗教信仰到底能为公益事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值得学术界和政教各界的重视、研究和参与。公益慈善是人类的共同美德,公益慈善没有国界,公益慈善不区分信仰。因此,我们呼唤开放、接纳、合作。他又提出了“非物质性捐献”及其公益概念。公益事业既有有形可见的物质捐献,也有非物质性的捐献,如聆听、接纳、陪伴、尊重、侍候、做义工和志愿者等。后者作为 “非物质性捐献”或“非物质性的公益事业”一样弥足珍贵,有时更重要。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宗教界围绕“当代中国宗教公益事业的经验”、“宗教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理论研究”、“宗教公益事业的立法研究”、“世界各国的宗教公益事业”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共发表论文24篇。
  一向热衷于宗教文化交流的爱德基金会与进德公益协办了此次论坛。爱德基金会张利伟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谈道:“近年来两机构不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实施一系列项目,成为了国内不同信仰间合作的典范。”

本文标题:“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京举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