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建筑艺术美 增加天主教的影响力
2007-06-14 16:34:21 作者:和平 来源:信德报(第304期)
目前,天主教在传道过程中,多重视弥撒祈祷和唱颂的气氛,这非常好,可以让灵魂得到圣洗,但这还不够,再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善用教堂的建筑艺术美,可以增加传道的影响力。
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如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世界上最杰出的教堂,始建于1506年,经过80年才竣工;巴黎圣母院于1226年建成,是法国的标志建筑物,也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自1931年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问世后,这座教堂更加为人向往;圣索菲亚教堂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它是拜占庭帝国东正教宫廷教堂,矗立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建于532-537年;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全部用白石砌成,周围小尖塔有100多座,还有白石雕像4000多尊,规模宏大;英国的威斯敏斯教堂因英王在此加冕和英国历代帝王及著名人物在此安息著称于世;维也纳的圣斯德望大教堂是奥地利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纪念物。可见,建筑艺术的震撼,引领众多信众走进救世主的圣殿里,潜移默化起到弘道、布道、入道的作用,让主的慈爱之德照耀人的心灵。此外,中世纪著名的画家,在传播基督教文明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佛教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建筑与雕像艺术、包括建筑成为宗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名山僧占多”,从中也可以说明宗教场所的选择,对宗教的传播也起促进作用。每个道场的殊胜程度、仪规仪礼不一样,反映了修道法门不一样!
目前,基督宗教在中国已发扬广大,道友信众的建堂迫切性也越来越高;信众文化艺术与审美要求与以前也不一样,他们对教堂建筑艺术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建筑规划与现场监理经验,在建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选址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化
教堂建筑是一个凝固的艺术,即要做到神圣威严,又要大方简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教堂选址即要做到城中闹中取静,又要幽取山水,与自然相和谐。尤其国内近600余家大中城市,进入规模与人口迅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在重新做规划论证,做到每个区都有规模堂口。对国内风景旅游城市来说,可以把教堂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理念来加以规范。
2、建筑设计美化,做到艺术化
教堂建筑要要美化,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佛教以寺庙大殿造型、回教的清真寺等现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屹立于市,中国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堂建筑风格是什么样子呢?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有几教堂成为“城市文化”名片?可以说屈指可数。作为“中国三自爱国教会”有义务牵头协调规划部门、设计部门与信众等,开展设计风格定型讨论,让教堂建筑成为和谐之美的凝固艺术品。
3、施工公开招标,免失去公正
国家有明确法规条例,保护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许多信众为建设教堂,组织捐款义献,这是利乐人天,续主德隆之善举,但是在建堂过程中,一定要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尤其在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建设施工等环节,公开招标,并请法律公证部门监正。工程竣工后请质量检验部门验收,要进行测量检查,确保公共场所安全设计符合建设规范要求,并公布建堂捐款去向,公开透明化。作为主的义子义女,毕生修道,如在为主做义奉时候怀私犯贪,会受到大公天主怒责的,影响进天国的行程。
总之,建设好教堂,当作一件严肃的圣事来做,带着对主的敬畏之心,带着光明圣心去尽心尽责,一定会把宝贵的建筑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精品力作,奉献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