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公布两份互联网文件 推动网络福传事工
2002-03-14 08:14:10
二月廿八日教会公布两份互联网的文件,以推动网络福传事工。这两份文件分别题为《互联网伦理》及《教会与互联网》。英语版每份约长四千八百字。
(一)将互联网开发成推动公共利益发展的有效工具
题为《互联网伦理》的文件,指出:″社会传播工具既可以用于维护个人和集体利益;同时也可以被利用、操纵、掌握和腐蚀″(1)。
人类的利益是评价互联网伦理道德目的的中心环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领导了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增进和推动发展”。总之,“迄今为止,上述积极效应尚未得到完全的分享”(4)。
文件中谴责了“在使用新、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将国家与国家,和国家内部贫富人口分割开来的歧视形式”(10)。教会努力超越和战胜这种将人类不仅从经济上,还要从科技、社会和文化分割开来的做法。
此外,教会的另一大忧虑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念,对社会、家庭、宗教、人类条件等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新事务的魅力和新奇可以挑战,甚至粉碎传统文化”(11)。目前存在主宰西方社会的世俗文化;西方的价值观从被互联网束缚,已经到了被“那些不具备评价能力的人和社会”(11)束缚的地步。
据文件表明,强调网络的绝对自由化还应考虑到那些散布色情、暴力和猥亵少年儿童内容的网络;或旨在将互联网变成新自由主义市场贸易渠道的势力。为此,梵蒂冈建议教育人们正确使用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使用者的自我规范化,以便最终达到为保护全球共同利益而开展合作的目的。
(二)互联网上的教会强调“创造性”
题为《教会与互联网》的文件旨在阐明,教会本着创造性的精神去使用和开发互联网,从而完成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文件中反复强调了“创造性”一词,三次出现“创造性的”修辞方式(6、8、10)。
文件重申“教会对社会传播媒体的支持是积极的”,这一点同时适用于“有助于人文、正义与和平发展,将社会从地方水平拓展到国家集体层面”(3)的互联网。互联网是现代的福传基地,对“福传、新福传、向外邦人传教的使命、教理和教育”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在阐述了网络的积极意义(及时、直接地传播消息;超越了地理上的距离和封锁)后,文件邀请堂区、教区和修会都上网遨游。同时指出,网络并不能“取代一个真正由人或圣事所组成的团体”,互联网只是使其加以完善(7)。
教会需要充分理解互联网如何促进“与人,特别是青年进行有效的交流”:文件提到了通过互联网对青年进行相对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对那些“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空间(……),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促进全面发展”的青年是十分必要的(7)。
文件中同时指出了互联网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列举了一些利用网络来打击教会的网站,以及互联网中滥用“天主教会”旗号所导致的混乱(8)。为此,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建议,“在地方和各国的范围内,在司法部门的监督下,采用主动证明的方式”。此举并非是为了达到删剪和控制内容的目的,而为“互联网的用户们提供了一个真正符合教会立场的,可信的引导”(11)。
最后,文件邀请教会人士将社会传播内容纳入牧灵工作计划,在大学和中、小学校里推动电脑教育,建议家长们对上网遨游的子女进行“监督”。
(一)将互联网开发成推动公共利益发展的有效工具
题为《互联网伦理》的文件,指出:″社会传播工具既可以用于维护个人和集体利益;同时也可以被利用、操纵、掌握和腐蚀″(1)。
人类的利益是评价互联网伦理道德目的的中心环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领导了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增进和推动发展”。总之,“迄今为止,上述积极效应尚未得到完全的分享”(4)。
文件中谴责了“在使用新、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将国家与国家,和国家内部贫富人口分割开来的歧视形式”(10)。教会努力超越和战胜这种将人类不仅从经济上,还要从科技、社会和文化分割开来的做法。
此外,教会的另一大忧虑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念,对社会、家庭、宗教、人类条件等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新事务的魅力和新奇可以挑战,甚至粉碎传统文化”(11)。目前存在主宰西方社会的世俗文化;西方的价值观从被互联网束缚,已经到了被“那些不具备评价能力的人和社会”(11)束缚的地步。
据文件表明,强调网络的绝对自由化还应考虑到那些散布色情、暴力和猥亵少年儿童内容的网络;或旨在将互联网变成新自由主义市场贸易渠道的势力。为此,梵蒂冈建议教育人们正确使用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使用者的自我规范化,以便最终达到为保护全球共同利益而开展合作的目的。
(二)互联网上的教会强调“创造性”
题为《教会与互联网》的文件旨在阐明,教会本着创造性的精神去使用和开发互联网,从而完成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文件中反复强调了“创造性”一词,三次出现“创造性的”修辞方式(6、8、10)。
文件重申“教会对社会传播媒体的支持是积极的”,这一点同时适用于“有助于人文、正义与和平发展,将社会从地方水平拓展到国家集体层面”(3)的互联网。互联网是现代的福传基地,对“福传、新福传、向外邦人传教的使命、教理和教育”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在阐述了网络的积极意义(及时、直接地传播消息;超越了地理上的距离和封锁)后,文件邀请堂区、教区和修会都上网遨游。同时指出,网络并不能“取代一个真正由人或圣事所组成的团体”,互联网只是使其加以完善(7)。
教会需要充分理解互联网如何促进“与人,特别是青年进行有效的交流”:文件提到了通过互联网对青年进行相对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对那些“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空间(……),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促进全面发展”的青年是十分必要的(7)。
文件中同时指出了互联网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列举了一些利用网络来打击教会的网站,以及互联网中滥用“天主教会”旗号所导致的混乱(8)。为此,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建议,“在地方和各国的范围内,在司法部门的监督下,采用主动证明的方式”。此举并非是为了达到删剪和控制内容的目的,而为“互联网的用户们提供了一个真正符合教会立场的,可信的引导”(11)。
最后,文件邀请教会人士将社会传播内容纳入牧灵工作计划,在大学和中、小学校里推动电脑教育,建议家长们对上网遨游的子女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