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先师达乐神父的《饯行》浅析


2025-01-14 09:56:19 作者:方建聪 来源:信德网

遵照圣保禄宗徒“要以圣咏、诗歌、……歌颂天主”的教导,先师达乐神父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所著的《玫瑰集》以诗词形式著作。其内容、格律(平仄、对仗、押韵)当时就轰动教内外文坛,并蒙不少学者青睐,而他当时不过是26岁左右。其著作至今令人久读不衰,略见一斑。现笔者以《饯行》一首浅析。

饯行

 四旬南北驰,慰旧显灵奇。  首联

 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

草草开樽俎, 凄凄听子规。  颌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饯行慈母恋, 惜别圣徒随。  颈联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再聚知何日, 临岐更觉悲。 尾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注释〕作者原作《饯别》,根据宗徒大事录一3、4。

附注

1、四旬:指耶稣复活后至升天的40天。

2、草草:这里指形式简单。

3、开樽俎(樽、俎指古代盛酒及祭品的器具)

4、子规:杜鹃的别称。相传古代有一人死后化为鸟,春日啼血哀鸣,其声哀怨,后人遂名此鸟为杜鹃。宋文天祥有“从今别却江河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名句。又有唐,崔涂写离家哀愁的《春夕》〈七律〉中有“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句。

5、饯行:以酒食送行;临别聚餐。

6、临岐:走在分手的路上。

7、读音:樽(zūn)、俎(zǔ) 饯(jiàn) 行  临岐(qí)

〔说明〕

1、此起开始咏玫瑰经荣福二端耶稣升天的奥迹。

2、这是一首首句“平起平收”式的五律,其格律〔平仄〕已标上。

3、韵脚“驰、奇、规、随、悲,押上平声“四支”韵。

〔赏析〕

四旬南北驰,慰旧显灵奇。这两句是作者对耶稣复活後留在世上的情况所作的概括。

耶稣复活了,衪以荣耀的生命形式,在40天内许多次显现给祂的弟子,在加里肋亚海边和山上重温往昔的日日夜夜与他们的谈话为他们一起吃烤鱼,陪们撒网,并拉着执拗的多默将手探入自己的肋旁、手的伤口,为厄玛乌二门徒讲解旧约对祂的预言。40天,祂以一种激动人的方式与弟子们在这里或那里祂带给他们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感觉,夺目的希望。

草草开樽俎, 凄凄听子规。复活后第40天是圣父指定的耶稣升天的日子,耶稣同祂的母亲,十一位门徒和其他的的门徒及信徒约120人聚首晚餐厅进行最后一次谈话,有关天国和圣教会的道理。就在那里,耶稣与圣母、门徒、信徒们在中午时分举行了简单的告别餐。这时在诗人的想象中传来了凄惨的杜鹃声,以此渲染了当时的惜别之情。

3,饯行慈母恋,惜别圣徒随。

在告别餐上,圣母自然舍不得圣子离开,圣子也舍不得圣母离开;两师徒之间也同样依依不舍,但一切都得承认天父的圣意。至于耶稣这时不带圣母一起升天,另有深意,此处不表。

  再看颔联、颈联对的相当工整:“草草”对“凄凄”“开樽俎”对“听子规”。“饯行”对“惜别”,“慈母恋”对“圣徒随”。词性明确,意义深厚,可见,作者的文笔功底不是一般的见识。

4,再聚知何日,临岐更可悲。

餐后,耶稣就领众人途去橄榄山,那里是祂离世升天的地点。众人都知道祂将回到父那里去,为他们准备地方,并将派恩保圣人前来。但不知何日在天上再聚首,因此走在离别的路上,格外悲伤。

〔语译〕

耶稣四十天南北奔走,慰勉门徒信众显奇迹。

簡单举行一席告别餐,又听到杜鹃鸟在哀啼。

席上对慈母依依不舍,对门徒信众也难分离。

大家不知何日能再见,离别的路上更觉悲惨。

敬爱的主内兄弟姐妹;笔者对古诗词一贯不

求甚解,更谈不上什么研究。难免有不少错误或不足之处,尚望读者不吝赐教,匡我不逮。教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我国著名文学家苏雪林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以文艺为传教利器”岂非我圣教之幸?的确,文字福传比口头福传面广,读者可随时随地拿来看,一篇好文章感动了不少人,甚至世世代代久读不厌。有神父说;“信仰的增长、只靠参与弥撒远远不够,要多看圣书,多读教会报刊,灵魂才能得到不断滋养。”可见重视书面福传工作是当务之急,绝不可马虎虎。

我国现代诗人闻一多说:“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或长期从事文艺工作与诗词交道密切者格律成为表现的利器〔《、闻一多全集》卷三,《诗的格律》〕格律是诗词的必备条件,据笔者所知教会内有不少神父、教友对诗词格律方面精而又精,应用自如。但也有对待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讲平仄的,也有的文章写得不错,却在格律方面束手无策。这主要是没有学过,希望在这方面多多练习多化功夫,同样也能为福传献上一份厚礼。

本文标题:先师达乐神父的《饯行》浅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