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香港: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 举办研讨会探讨圣乐


2019-02-23 08:20:53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一月廿四及廿五日举办研讨会,题为「神圣与音乐」,讲者强调音乐与礼仪祈祷的关係密切。

研讨会由中大崇基学院神学院协办,第一天的演讲主题分为「昔者」和「今者」两部份;第二天则以「来者」为主题,当天亦举行音乐演奏和泰泽祈祷活动。

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龙神父一月廿五日于会上对本报说,这次活动旨在延续中心去年举办的礼仪空间与建筑研讨会,并把音乐与教会联繫一起,让有关音乐和教会的人士互相分享。

学者陈永华教授:创作与音乐皆神圣

一月廿五日的环节上,陈永华教授演讲主题「无乐不圣」时说,这题目指的是他创作和处理音乐的态度,「我以严谨和正面的态度面对音乐,所有音乐对我而言都是一样的」。他说,圣乐在基督教会指歌颂、讚美或令人联想起神的音乐,有曲词的歌较容易分辨是否属圣乐,但即使没有标题的器乐曲都可以具备浓烈宗教感。

陈永华说,每个人对于音乐的反应都不一样,歌曲是否神圣难有定义。他说,「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为我都是圣乐,因为它们给我的感觉都一样」,但他指出为其他人不一定这样想,因此,神圣乐曲可以没有统一标准,部份礼仪也会使用非礼仪曲,这取决于创作态度、成果以至团体。

米申神父:教会音乐需要平台

「全球华语圣歌创作大赛」创办人米申神父在演讲中指出,天主教会音乐的更新很慢,教徒担心自己的创作不适用于礼仪,这令到信仰音乐和敬拜音乐的创作受限制;青年渴望一些能表达心声的教会音乐,教会内却缺少一个提供不同地区华语歌曲交流的平台。

米神父近年便推出上述创作大赛,希望促进华语圣歌创作,让天主教的歌曲更具吸引力;同时为教徒提供展示及交流创作圣乐的平台,并让这比赛作为福传活动。

该创作大赛曾于二○一四及一七年举办,米神父指获奖歌曲均有出版唱片,主办单位并举办圣乐研习会和系列讲座作为后续活动。他指「圣乐表达出信徒与天主的关係,如果创作人心繫天主,音乐就能让人看到天主的真善美。」

圣公会陈讴明主教:圣乐促进礼仪与祈祷

另一讲者、圣公会西九龙教区陈讴明主教讲题为「圣乐与礼仪生活」,他指圣乐在礼仪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生活中的颂讚与祈祷,代表众人的生活方式,颂唱则反映众人如何生活。他说教会的敬礼和祈祷都能表达心性,圣乐正帮助人抒发一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内心讚叹和祷告,并讚颂上主的美。

陈志明神父:音乐推动共融

天主教陈志明神父在结语中指出,信仰应生活化并著重于与主「相遇」、「共融」和「共行」。

陈神父指基督徒应聆听圣言,而祈祷则是人回应天主的方式,圣乐则能让人与主相遇,其中「泰泽歌曲的内容都取材自圣经,当中不断重複颂唱,具有默想幅度」。他说在泰泽洲际活动中,歌曲会吸纳不同地方的文化,让人配合自身文化,让与会者以五官与主相遇,并藉音乐促进共融。

第二天研讨会下午于崇基礼拜堂设音乐会,由陈志明神父主持泰泽祈祷,另有基督新教徒带领独唱和风琴独奏。第一天会议由罗炳良教授谈圣乐与「本色化」教会,圣公会教省音乐总监谈圣公宗座堂音乐传统等。

与会的基督徒林敏玲对本报说,音乐和圣言都能带出合一幅度,音乐让她反思到「不论在社会或家庭,都需要修补关係」。

另一参加者、天主教徒翁均凤在堂区负责举行与礼仪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坊,她指天主教会严谨对待礼仪,惟难以在圣乐加入更多现代元素,信徒在弥撒颂唱新歌曲前,都要先经神父和教区当局等批准。她指聚会和避静虽然都会用上新音乐,但教徒最常接触的还是弥撒歌曲;新旧音乐仍需要时间融合,而两者都对生活信仰有莫大帮助。(吴)

本文标题:香港: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 举办研讨会探讨圣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