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小气“的背后


2017-10-30 10:37:53 作者:刘煊 来源:《信德报》2017年10月1日,36期(总第740期)

    在许多人的眼里,她不是一个慷慨的人。有人这样评价她:钱只要到她的手里,就像进了密封的铁罐,再要拿出来,比登天还难。
    这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她与人相处,永远都是春风满面,从不说东道西,但遇同事、朋友家中有红白喜事,不论关系好坏,她的份子钱总是最低的那一级。可能是自己也意识到份子钱少,因而她从不参加宴席。刚开始大家还觉得奇怪,认为是她不合群。时间一长,别人了解了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就听之任之,不再勉强她。如果有人偶尔提及她,大不了扔下一句话:吝啬鬼。
    对同事、朋友小气,对家人应该大方一点吧?她还是舍不得钱。儿子结婚时,找她要十万元,她摇摇头,摊开双手:没这么多。这话,让儿子气得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来。
    按说,她和丈夫的收入,别说十万元存款,就是再多点也拿得出来,何况她这么节俭。
    于是,有人在背后猜测:她在银行的存款,只怕有好几百万元,抵得上一个小富婆了。
    儿子也暗想:几百万元存款,母亲可能没那么多,但一百万元,应该没问题。
    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过几年,她也去世了。当儿子找出她所有的存折和银行卡时,马上就傻眼了:她的存款,加起来不到一万元。
    怎么会这样?儿子想不通,儿媳不理解,二人把家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一个柜子的底层找到了线索:一个旧得连封面也掉落了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一笔笔数字,她的钱大多送给了孤儿、寡妇、残疾人……和一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人。
    儿子拿着笔记本,目瞪口呆。儿媳忍不住一边哭,一边说:妈妈,你怎么这样傻?做了好事,就该让人知道啊。像你这样,一声不吭地做好事,却一辈子被人称为吝啬鬼……
    想不通也好,不理解也罢,儿子总归是母亲的骨肉。安葬好母亲,儿子、儿媳又来整理她的遗物,在遗物中,儿子看到一本破旧的《圣经》,那是母亲读了又读的书。想到母亲与这本书的深厚感情,儿子便把《圣经》带回家,放在枕边,有空也翻翻。有一天,他读到这样一段话:“当你施舍时,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如同假善人在会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样,为受人们的称赞;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当你施舍时,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舍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2-4)
    儿子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然后掩卷沉思。
    世事多是如此:别人认为顺理成章的事,很多人却不可理喻。或许,走进他的世界,他的信仰,也就掌握了开启他心灵的钥匙。
    假以时日,儿子会理解母亲的。

本文标题:”小气“的背后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