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天文台:促进教会与科学相调和
2016-11-30 03:31:45
(梵蒂冈电台讯)“让我们出去重新观看星辰”。梵蒂冈天文台前任台长,耶稣会士何塞‧富内斯(Josè Gabriel Funes)神父不久前在新书《梵蒂冈天文台》发布会上,引用诗人但丁的这句话说明天文学的使命乃是“在无边无际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星系面前,让人重新看到受造物的渺小和脆弱”。
新书《梵蒂冈天文台》於11月下旬出版,作者是玛利亚·罗萨莉娅·布菲蒂(Maria Rosaria Buffetti)。梵蒂冈天文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观象台,16世纪末已开始运作。今天,这个圣座的天文台由耶稣会士负责,他们领导分别设在罗马的冈道尔夫堡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格雷厄姆(Graham)山的两个中心,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梵蒂冈天文台的宇宙论学者琼蒂(Gabriele Gionti)神父在新书发布会上首先简述了这座天文台的历史。他说:“梵蒂冈天文台於1891年成立,与良十三世教宗颁布《新事》通谕是同一年。当时的世界正盛行现代主义,科学界对教会存有一种敌意,认为教会落後;在这一背景下成立梵蒂冈天文台正是为证明教会并不反对科学。”
“圣保禄修会会士登扎(Francesco Denza)神父对梵蒂冈天文台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他是享有盛名的耶稣会天文学家塞基(Angelo Secchi)神父的弟子。塞基神父被誉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最先提出了可根据光谱划分星等,就是根据星光的分解来判断星等,打破了只靠光亮密度的局限。”
“登扎神父向良十三世教宗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天文台,因为在意大利统一後,圣座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天文学者。良十三世采纳这个建议,在梵蒂冈城国内建立了天文台。天文台成立後马上投入一项极其重要的国际计划:拍摄天体图。这项工作始於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到1952年终於完成。同时,梵蒂冈天文台也经历多次变迁。由於光污染,天文台先是从梵蒂冈迁移到冈道尔夫堡,然後又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Tucson)建立了分台。”
良十三世教宗建立天文台,表明教会不仅不反对科学,反而推动一种“真正和可靠的”科学。梵蒂冈天文台的诞生是出於为教会辩护的目的,却也成了教会与世界对话,以及如何使宇宙定律走近天主的研究的一部分。琼蒂神父继续説道:
“建立天文台的目的在於调和教会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梵蒂冈天文台的成员同其它天文台的成员一样,都是科学家,他们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出席国际会议,参加天文学和宇宙学的重大讨论。事实上,科学与信仰并不矛盾。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究,我们设法寻求天主的奥妙;通过宇宙间的和谐和科学定律,我们认识到宇宙的美丽,它向我们讲述了创造和谐的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