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郑公死了,他还活着


2005-07-21 13:29:38 作者:昊伯修士


  郑爵铭神父,耶稣会士,安徽省宁国县人。
    1914年5月13日-1964年6月11日     

    记得在国内上初中时,曾读到过诗人臧克家赋写的《有的人》这首诗。其中有两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我离开初中时代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了。绝大多数在当时为应付考试而背得滚瓜烂熟的诗词和古文已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但在2005年7月1日到3日这几天的时间内,在位于加州Los Gatos一所献主会修女们开办的避静中心,当我有幸应邀参加由北美“基督服务团” 的朋友们举行的“大风营”活动时,臧老的这两句诗文却像是一盘镶嵌在了我脑海中的录音带一样回响不停。随着讲座和讨论的逐步进展,再加上同前来参加“大风营”活动的许多朋友们的多方交流,我终于明白了这几天中占据我脑海的那个虽死犹生的“有的人”是谁。他就是“基督服务团”的创始人,耶稣会士郑爵铭神父——大家都肃然起敬地称他为郑公。

    不论是在阅读一些有关郑公的传记时,还是在同与郑公有过亲身交往的资深团员们交谈时,我都领会到他本人身上许多可敬可爱的长处:聪颖好学、正直善良、助人为乐、勤俭朴实、乐观向上、爱国爱教、英雄豪气、英俊潇洒……然而,也是通过这些同样的渠道,我了解到了他的一个致命的短处:他的生命只过了短短五十年便因病而结束了。每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都会不寒而栗——天哪,我离他去世的年岁也相差不远了!可是,当我静下心来,重新对郑公的一生加以考量时,我又感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暖流如泉涌般渗透到我全身各个部位,驱走那似乎要令人窒息的冷气。这一暖流不是其它因素带来的,而是我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的这样一个事实所导致的:在郑公先后为中国青年人服务达二十多年的岁月中,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吸引、激励并培养了一批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男女,以“兴教建国”为理想、以“牺牲服务”为精神,抱着“在学业和工作上出类拔萃”的态度,通过培养“自觉、自动、自治”的良好习惯而在日常生活中为基督福音做见证,从而改造世界、建立天国、造福人类。

虽然郑公去世已经长达四十年有余了,然而,当年他在服务并辗转于中国大陆、西班牙、印尼和台湾的过程中所亲自培养并一手扶植起来的小小“笃进团”——笃实、进取、团结——已经发展成了今天由一百多名来自各行各业、追寻不同生活道路的优秀而杰出的成员所组成的“基督服务团”;而且,他在去世前不久,最后一次在台湾彰化给六十多位大专同学们的避静讲道中所引用的、由汉高祖刘邦所赋的《大风歌》,现在也演变成了该团团员们百唱不厌、愈唱愈爱的团歌之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年汉高祖希望掀起一场扫荡乌烟瘴气的大风,好能净化国家,使海内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也能募得猛士来保卫既定疆土的这种愿景,遂也成了郑公及后来的青年学子们奋斗的理想和进取的动力。而正是在这一理想和动力的推动下,“基督服务团”的朋友们不但举办而且也邀请我参加了这次的“大风营”活动,以期推广郑公的理想和精神,同时也希望为今后找到更适合中国教会与社会需要的工作及服务项目。从他们对郑公一往情深的怀念和感恩中,我不但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藏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而且最后也明确无疑地锁定,当年的郑爵铭神父就是死了还活着的那个人。团员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感恩不但但是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而且也体现在了具体的生活与工作场合中。这样,郑公的“活着”不仅仅是活在他们心中,而是真真实实地活在他们当中—就像四十多年前那样!

    正如在《蜡柱:郑公爵铭神父事迹》一书的前言中所说的那样:“‘蜡柱流泪洒灯台,光热遗世动乾坤’,是郑公送给学生的两句话,却正好是他一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写照。”郑公以他多病而又短暂的生命,留给后人的不但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态度,而且也是推广和延续这种精神和态度的后人们本身。一个终身不婚、没有子嗣的大丈夫,在去世多年后竟然还有这么多出类拔萃、血气方刚的孝男孝女们为他“传宗接代、烧香献祭”,这不能不是人生一大奇观。但,我相信郑公在当年所追求和期盼的也正就是这一奇观,因为他在病床上度过最后一个生日时,曾语重心长地对前来祝贺他生日快乐的学生们这样说:“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有更多的同学,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肯当墙脚的,埋没在地下边的,不声不响的这一类同学,能够共同肩负起一百层,五百层的大厦这个重担。那个时候也许天主保佑,我能过六十岁的生日,有那么个五六百这样基础的伙伴,基础的同学,能够担负起世界的使命”(《蜡柱》87页)。但,可惜的是,此后不到一个月,他便离开他心爱的学生和友人而回归天乡了,留给他们的最后几句话乃是:“这场好仗,我已打胜;这场赛跑,我已跑完;尚未完成的工作,让老弟辈创更辉煌纪录!”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进入永生”(若12:24-25)。我以前曾对耶稣在受难前最后一次对民众们所做的讲词中说过的这几句话感到不安和不解,但现在回顾郑公的一生,并联想到臧老的《有的人》,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也有了一种被招募入伍的荣幸和喜悦。既然如此,就让这大风刮起来吧!我希望同郑公的在天之灵一起归故乡、守四方!

本文标题:郑公死了,他还活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