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美国修女殉难热带雨林


2005-04-06 09:19:19 来源:信德报(第234期)

活动家被列入死亡名单

    多萝西修女居住在那些想要她命的人当中。当他们最终决定来做这件事时,她对着要杀害她的凶手读了圣经中的段落。他们站着听了片刻,然后开枪射击。人们发现她的尸体时,她脸朝下趴在泥泞的地上,白色套衫的后面满是鲜血。
    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阿纳普镇,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街道的尘土之外,就是数量可观的卖链锯的商店。这里也是多萝西修女生活了超过30年的地方。她在这里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保护雨林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使他们免于遭受伐木公司和牧场主的非法开发带来的灾难。现在,阿纳普将作为埋葬多萝西修女的地方而闻名天下。
    多萝西修女是在距离镇子大约30英里的密林中的一个偏僻的营地里被杀害的,两个枪手杀害了她,她在近距离内身中六枪。她也是自1998年后,在亚马逊遭遇谋杀的最著名的活动家。当地的一位与多萝西修女一起工作的官员说:“她被列在一份死亡名单上。他们逐个地把那些名字从名单上划掉。”

土地纠纷引来杀身之祸

    和那位同样被杀害的橡胶工曼德兹先生一样,多萝西修女的惨遭谋杀,在环境和人权活动分子之中引发了极大的义愤。他们说,她贡献自己的一生来帮助那里的贫穷和没有土地的农民,对抗那些为了赚钱而对雨林进行破坏性掠夺的商业行为。1600万英里的亚马逊雨林已有百分之二十被毁坏了。多萝西修女惨遭杀害时,正在处理与巴西“Boa Esperanca”集团公司的纠纷。她正和两个农民一起去参加一个会议,讨论如何解决一个土地纠纷。该地块已由联邦政府授权给予了农民,但伐木公司又在试图得到这块土地。有报道认为,与她同行的两个人逃脱了,没有受到伤害,他们或许能够帮助警方找到凶手。
    嫌疑犯的名字尚未披露,但多萝西修女的支持者认为,凶手是谁是显而易见的。当地的老百姓称多萝西修女是多拉,意思是亚马逊雨林的天使。而伐木工和其他的对手则说她是“恐怖分子”,指责她向农民提供枪支。多萝西为之服务的天主教教会的农牧民土地委员会在一项声明中说:“放牧者和伐木者的仇恨毫无意义。我们的姊妹遭受的野蛮谋杀又使我们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我们原以为那些事情已经结束了。”

立志献身于社会正义

    多萝西修女出生于俄亥俄州代顿市,她在那里上了高中。在学生时代她就决定要做一个修女。离开学校后,她进入辛辛那提的一所女修道院。这个由朱莉·比利亚于18世纪早期在法国创建的圣母玛利亚修会,其宗旨是支持宗教的改革和社会的正义。它对使命的陈述描述了她们的宗旨,即“在所有被遗弃的地方,我们与贫困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始终站在一起”。她的信仰在1960年把她带到了巴西。正是在那里,在拥有大片雨林的广袤的巴拉地区,尽管那里危险重重,她依然发现了现实世界对她的召唤。
    辛辛那提女修道院一位级别较高的修女说,她相信多萝西修女已经意识到自己会在某个时候被杀害,即使她告诉她的朋友和同事,她的修女身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她知道自己在死亡名单上。她说因为她年龄又大,又是个修女,这会使她得到保护。然而她错了。”这位修女说。“我们不知道是谁雇用了枪手,但我们知道伐木者和放牧者对她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恼火。她正在与维护人权的人们一起工作,致力于保护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小农户。”

    这些抗争的岁月使得74岁的多萝西修女充满活力。塞缪尔·克莱门兹是一个24岁的学生,从伦敦来的电影摄制者。在2003年他花了一个夏天摄制多萝西修女的工作情况。他说,一旦她离开尘土飞扬的阿纳普,进入亚马逊丛林去拜访小农户和农民,她似乎就变成了一个不同的,生气勃勃的人。除了致力于保护雨林外,她还帮助推动小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在最近的一封写给克莱门兹的信中她写道:“我们的森林每天都在被其它的东西蚕食掉。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争取到一个好的前景。”克莱门兹也相信,多萝西也许已经预感到等待她的命运,但她依然期待着人们内心的善良。“她曾经说:‘人类就像一个水果盘,盘中的水果各种各样,有黑色的、白色的和黄色的。虽然如此不同,但都是盘中的一部分。’她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行着难以置信的抗争。”他说。
    多萝西修女的尸体在贝拉母做了尸检,许多支持者聚集在太平间外面,唱着圣歌,举着招贴画,呼吁制止猖獗的犯罪行为。法医专家说,枪手是在距离多萝西18英寸远的地方开枪的。在美国俄亥俄州,人们回忆她一生的经历,她的奉献和勇气。在斯普林菲尔德郊区的圣拉斐尔教堂,神父丹尼斯·凯勒说:“多萝西修女在她帮助穷人的实践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我们向为信念而死的人们致敬。”那些与她一起工作的人们也承诺,将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陈贤文节选自《深圳法制报》2005年2月21日


 

本文标题:美国修女殉难热带雨林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