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横卧南海的“雪梨”


2013-03-12 11:25:54 作者:杨二祥 来源:《信德报》2013年2月28日,8期(总第525期)

    失去风雨同舟53年的老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寂寞与悲痛,有人劝我改变一下环境,于是乘飞机去了海南岛。
    海南岛位于雷州半岛以南。从平面上看,海南岛就像一只雪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
    海南岛最让人心平气顺的是交通,那里没有漫长的公路,所以不存在公路收费和停车的麻烦,势必缩短了行路的时间和增加了工作的效率。在全国来说,这是海南独特的地方。
    这时,北方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的世界。但海南却是另一个世界,二十八九度的温度使人感到舒适,湿润的海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椰树、槟榔随处可见,游客捧着大大的椰子,用管子吸吮着甜甜的椰汁。五彩缤纷的花朵花香醉人,招来翩翩起舞的蝴蝶,使人陶醉其中。海面上邮轮、汽艇、渔船星罗棋布。在海边,大人、小孩尽情地游泳、嬉戏,望着碧海蓝天,我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海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苗族、黎族、回族、彝族、壮族等30多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信仰。苗族供奉牛头,认为牛是他们的神灵,苗族有“奶夔玛媾”(汉语为“神母狗父”)的古老传说;黎族认为大榕树是他们的神;彝族则崇奉多种神……
    再说说海南的天主教会。海南教会有300多年历史,17世纪由耶稣会派遣会士到此传教。18世纪初至1904年左右,再由澳门教区派遣神父前来传教。1904年至1929年转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管理,其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由耶稣圣心圣母圣心会管理。
    海南原有一位神父、一位修女和一座老教堂。经过30年来的不断耕耘,教会有所发展,现在有了六七千教友,多数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打工的汉族,少数教友是黎族或苗族原住民。
    海南教区现在有8座圣堂,两位神父和两位修女。杨神父是海南人,张神父是内蒙古人,他们两人管理着海南教区,一般主日进堂的教友约有200-500人。
    海口市有两座教堂,去年祝圣了一座新教堂,老教堂刚刚开始维修,以后准备作修女院。在乡下有5座教堂,还有一座在建设中。教友主要分布在沿海东线的一些市县,教友流动性比较大,每年下半年来海南越冬的人增多,教友人数也就随之增加。至于海南第二大城市三亚,定居、暂居、经商和上大学的教友越来越多,目前约有800人左右,但由于三亚没有教堂,教友的信仰生活得不到满足,教区正在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希望早日建成一座教堂。
    海南岛有800多万人口,教友数量显然少得可怜。近几年来,海南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急剧增加,但教会发展步伐蹒跚。杨神父说,耶稣两千多年前所说的话“庄稼多工人少”一直是海南的现状。海南神职人员少,再加上教友分散,地理位置偏僻,神父抽不出时间外出学习,也没有很多精力给教友做深入培育,培育能力和福传不足制约了海南教会的发展。他们计划将来要向当地的原住民及来海南旅游的人传福音。但由于海南民族繁多,语系复杂,语言障碍给福传带来相当的困难。根据海南的情况,急需各地教会伸出援助之手,使海南的教会有一个迅速长久的发展。
    此次旅行获益良多,不但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也使我的情绪得到舒解,老年朋友们不妨一试。

本文标题:横卧南海的“雪梨”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