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耶稣会香港申办大学出版新书分享教育理念
2012-09-16 09:54:13
据本社综合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及耶稣会相关传媒报道,在港耶稣会正在加紧在香港筹备申办私立大学,推广“文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事实上,在近四百年的大学教育经验中,耶稣会早已发展出一套完备的教育理念。耶稣会已为筹备中的大学成立班子,在香港这商业挂帅的城市提出文理教育。他们已向政府申请使用粉岭皇后山地皮建校,现仍等候当局决定。暑假的香港书展期间,耶稣会有关方面便出版了《耶稣会教育论文集》(思维出版社;二O一二年七月)以及《卓越.全人(全三册)——耶稣会教育》(SJLACHK Foundation Limited;二O一二年七月),让人更能全面了解这所修会的办学理念,以及耶稣会在香港和不同地方的办学情况。
耶稣会在香港的办学经验,最受人注意的莫过于两间华仁书院。修会来港初期,会士多来自爱尔兰,他们服务教会的同时,亦参与不少社会服务,这身教感染了不少学生,让许多华仁毕业生在不同层面服务社会。
此前,曾任耶稣会总议会高等教育秘书的安东神父曾表示,耶稣会在香港筹办的大学将融合本地的教育经验和强大的海外联系。耶稣会计划在香港筹建大学,早前安排一众筹备成员和筹备中的大学领导层来港,会晤耶稣会在港旧生和友好。而办学计划是“由下而上”的决定,总议会则帮助协调全球耶稣会大学。他说,“耶稣会大学先由香港一批华仁旧生提出,他们与神父商量,然后经耶稣会省议会通过,再转到总会核准”。耶稣会目前在香港除了负责两间中学和一间小学外,亦有开办香港大学利玛窦宿舍。安东神父强调,“耶稣会在全球目前约有一百八十五间大专或以上程度的院校。所以我们不会主动说要在某地开展一间耶稣会大学”。在筹备大学一事上,“我们在不同地方办大学,明白怎样的大学会成功,怎样的会失败,当我们接到建议书时,便一起传阅,例如有人看财政问题,我自己便看教育事宜,一起看有甚么要留意的。总会长暂准了有关建议,但仍有其他具体的情况要处理,包括申请校址等问题”。因着耶稣会在不同地方的办学经验,香港的耶稣会大学会是一种全球教育。“香港本身是个国际城市。……即使是教育本地学生,也可以从全球幅度入手。我们希望学生可以跟来自不同地方的教授和同学一起,身处香港,仍能取得不同地区的第一手资料”。而“筹建中的香港耶稣会大学,经已与全球来自亚洲、美洲和欧洲二十一间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仍有四、五间大学在商谈中”。对于耶稣会在香港没有兴办高等教育经验的论点,安神父强调修会投入教育工作,在中学(即两所华仁中学)培训出不少社会领袖,投身公共服务以至私营机构,贡献香港。“若是海外大学来港兴办新大学,它们可没本地基础;若是本地办学团体兴办新大学,它们则未必有强大的国际联繫,我们既是本地团体,也有海外联系”。
耶稣会目前在大中华地区有约二百余位来自世界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司铎及修士。在华开展教育历史悠久,早在利玛窦神父时代,便是通过与知识份子在学术与心灵方面的互动,分享天主对普世万民的爱与救赎。这个由利玛窦走出来的模式,也被其他许多相继来华的耶稣会士采用。使得耶稣会数百年来,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宗教、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八七O年,耶稣会士继续过去在天文、历法、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建立天文及气象观测站、绘制地图、搜集并研究中国动植物、研究古物并编排整理目录、编辑字典、拓展教育,在上海徐家汇成立汉学研究中心。一九O三年创立上海震旦大学;一九二二年创立天津工商学院;一九二六年随着首批爱尔兰籍耶稣会士抵港,筹办利马窦宿舍;一九三一年,美国加州省的耶稣会士到中国上海创办金科中学、在南京创办弘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