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黎巴嫩:教宗本笃十六世展开第24次国际牧灵访问,抵达贝鲁特国际机场,接受欢迎仪式


2012-09-15 13:34:35 来源:梵蒂冈电台



教宗抵达黎巴嫩贝鲁特,受到热烈欢迎

  教宗本笃十六世9月14日上午9点30分从罗马启程前往黎巴嫩,展开自上任以来的第24次国际性牧灵访问。教宗在这次牧灵访问中的最重要一项活动是签署并颁发中东主教特别会议闭幕文件。因此,教宗在黎巴嫩展开的牧灵访问,实际上是拥抱中东地区的全体人民。
  教宗乘坐意大利航空公司飞机,经过3个小时零15分钟2196公里的飞行,于当地时间下午1点45分抵达位于贝鲁特南郊的“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这座机场以前任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名字命名,这位总理于2005年2月14日在贝鲁特遇刺身亡。
  到机场迎接教宗的有黎巴嫩共和国总统萨利曼伉俪、天主教马龙尼礼宗主教拉伊、黎巴嫩国会主席贝里及总理米卡迪。萨利曼总统伉俪就在教宗座机的阶梯下迎候教宗,当教宗从阶梯走到地面时,总统立即走向前去,紧握他的双手,许久舍不得放开。这时,两位身穿传统服装的黎巴嫩儿童将两蓝鲜花献给教宗。
  教宗访问的贝鲁特城,阿拉伯语的意思的“水井”,早在公元前两千年的古埃及人已经提到这块地方,而且由于航海活动和腓尼基人的商业活动,它已闻名于当时的世界。1516年,奥托曼人占领了贝鲁特,随着举足轻重的商业活动的上升,人口也逐渐增加。随后,1860年大批基督信徒为躲避残杀,也逃到这里。在以后强 权势力控制下的和平时期,传教士们陆续来到,他们主要是来自英国、美国和德国的新教徒以及以法国为主的天主教人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 托曼帝国崩溃,黎巴嫩受法国托管。1920年,贝鲁特成为黎巴嫩的首都,国家各机构都设在这里。1943年独立后,在知识开放和自由经济的大气候下,贝鲁 特在商业、贸易、金融和旅游业方面成绩斐然,成为地区的中心,因此,黎巴嫩便有了“中东的瑞士”这一绰号。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大批巴勒斯坦人的来到改变了黎巴嫩的近代历史,基督信徒和穆斯林团体彼此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当时的政局错综复杂,很难理出头绪,从1975年到1991年的内 战使贝鲁特的基础设施彻底毁坏,国家经济也陷入瘫痪。战争结束后,贝鲁特随即展开重建工作。今天所看到的城市面貌都是重建的果实。再说贝鲁特的人口,在缺乏官方统计资料的情况下,“大贝鲁特”的居民大约在150万左右,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继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5年前的到访后,贝鲁特机场再次奏起梵蒂冈国歌。贝鲁特的大街小巷也飘扬着梵蒂冈国旗和黎巴嫩国旗。黎巴嫩总统萨利曼在欢迎教宗的讲话中概括了全体人民的喜悦心情,他提到若望·保禄二世的来访和黎巴嫩与圣座的密切关系。他欢迎教宗为黎巴嫩带来天主的平安,并为确保这平安存在世界。他又提到教宗的到访恰好在光荣十字架的庆日,这十 字架的标记为我们带来复活的极大希望。前几天,穆斯林团体也刚庆祝了开斋节,这两个节庆代表黎巴嫩人民和睦共存的友爱关系。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贝鲁特机场接受欢迎仪式后,立即乘座车前往哈里萨的圣座大使馆,那里是他这3天下榻的地方。

本文标题:黎巴嫩:教宗本笃十六世展开第24次国际牧灵访问,抵达贝鲁特国际机场,接受欢迎仪式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