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因城(下)(以色列朝圣系列之十二)
2012-09-05 10:11:54 作者:玛尔大 来源:《信德报》2012年8月30日,31期(总第502期)
耶稣刻意来到纳因城——主动的拯救
四部福音记载了耶稣共复活了三个人,其中两次都是派人去求耶稣来医治,结果耶稣复活新亡者的生命。而这位纳因城寡妇从始至终并没有祈求过耶稣。
这个圣迹的上文是耶稣在葛法翁医治了百夫长的仆人,从葛法翁到纳因城有大约30多公里左右的路程,耶稣是专程赶到纳因来,不是偶然地碰到这一不幸事件,他是刻意来怜悯这寡妇,复活她的独生子,向穷人宣告救恩的喜讯。
寡妇与那位口若悬河的罗马百夫长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位百夫长逻辑思维极其严谨,演绎推理相当到位,而且信德如此坚定。“主啊!不必劳驾了!因为我当不起你到舍下来。……只请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虽是受派在人权下的,但是,在我下也有士兵;我对这个说:你去!他就去;对那个说:你来!他就来;对我的奴仆说:你做这个!他就做”(路7:6-8)。而今的这位寡妇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她没有开口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字也没有,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描述她的苦痛。
犹太人的坟场都是在城外郊野的地方。所以,送殡的行列都会出城作殓葬的事宜。据说在此村的东南仍有不少凿石而成的坟墓。耶稣上前按住棺材,按律法属于不洁,沾染死人及其物品,若是不得不接触,过后要履行很麻烦的一套洁净手续。然而,耶稣用他爱的行为提醒人们:“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欧6:6),法律的中心思想就是叫人彼此相亲相爱,彼此怜悯(玛9:13)。
主耶稣看见寡妇,知道她心灵破碎,就怜悯她。耶稣对那位青年人说,“起来吧!”那死者便坐起来,并开口说话。这一史实印证了耶稣的天主性,他具有天主的神权(若2:19-21),他具有无上的权威,死者也要听从他(若5:25;11:17-44)。主耶稣不但是真理也是生命,他是生者死者的主宰。
整个故事既让我们悲痛又让我们感动。悲痛的是寡妇丧失了独子,感动的是耶稣来了,他非常体谅人的痛苦悲伤,他不是来看看热闹,而是积极主动地复活了寡妇的独子,以安慰她那颗受伤的心。
两支队伍的相遇并非巧遇:一队人跟着主耶稣进城,一队人跟着送殡的出城。跟随寡妇悲哀哭泣的人群与跟随耶稣欢乐的人群相遇,是生命与死亡的相遇,那忧愁痛苦的寡妇和那位施恩的救主的相遇,结果是:死亡被生命吞灭了!寡妇的忧伤哭泣转变为惊喜。最终两支队伍合而为一,变成了一支更大的队伍,一同欢喜赞美天主。
四部福音记载了耶稣共复活了三个人,其中两次都是派人去求耶稣来医治,结果耶稣复活新亡者的生命。而这位纳因城寡妇从始至终并没有祈求过耶稣。
这个圣迹的上文是耶稣在葛法翁医治了百夫长的仆人,从葛法翁到纳因城有大约30多公里左右的路程,耶稣是专程赶到纳因来,不是偶然地碰到这一不幸事件,他是刻意来怜悯这寡妇,复活她的独生子,向穷人宣告救恩的喜讯。
寡妇与那位口若悬河的罗马百夫长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位百夫长逻辑思维极其严谨,演绎推理相当到位,而且信德如此坚定。“主啊!不必劳驾了!因为我当不起你到舍下来。……只请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虽是受派在人权下的,但是,在我下也有士兵;我对这个说:你去!他就去;对那个说:你来!他就来;对我的奴仆说:你做这个!他就做”(路7:6-8)。而今的这位寡妇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她没有开口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字也没有,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描述她的苦痛。
复活死者
犹太人的坟场都是在城外郊野的地方。所以,送殡的行列都会出城作殓葬的事宜。据说在此村的东南仍有不少凿石而成的坟墓。耶稣上前按住棺材,按律法属于不洁,沾染死人及其物品,若是不得不接触,过后要履行很麻烦的一套洁净手续。然而,耶稣用他爱的行为提醒人们:“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欧6:6),法律的中心思想就是叫人彼此相亲相爱,彼此怜悯(玛9:13)。
主耶稣看见寡妇,知道她心灵破碎,就怜悯她。耶稣对那位青年人说,“起来吧!”那死者便坐起来,并开口说话。这一史实印证了耶稣的天主性,他具有天主的神权(若2:19-21),他具有无上的权威,死者也要听从他(若5:25;11:17-44)。主耶稣不但是真理也是生命,他是生者死者的主宰。
整个故事既让我们悲痛又让我们感动。悲痛的是寡妇丧失了独子,感动的是耶稣来了,他非常体谅人的痛苦悲伤,他不是来看看热闹,而是积极主动地复活了寡妇的独子,以安慰她那颗受伤的心。
两支队伍的相遇并非巧遇:一队人跟着主耶稣进城,一队人跟着送殡的出城。跟随寡妇悲哀哭泣的人群与跟随耶稣欢乐的人群相遇,是生命与死亡的相遇,那忧愁痛苦的寡妇和那位施恩的救主的相遇,结果是:死亡被生命吞灭了!寡妇的忧伤哭泣转变为惊喜。最终两支队伍合而为一,变成了一支更大的队伍,一同欢喜赞美天主。
教堂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