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举周俊零分竟被批“耻辱” 运动员当减负 金牌当“脱敏”
2012-08-01 09:40:13 作者:任希文 来源:基督时报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53公斤级比赛,中国年仅17岁的小将周俊三次试举全部失败没有成绩,直接退出金牌竞争,这在中国女子举重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很多媒体都将“耻辱”两字用在了这个17岁的小姑娘身上。
这两天,国内媒体在报道周俊在伦敦奥运会上举重比赛上失利,都毫不意外的都被冠以“中国女举奥运最耻辱一败”的大字标题。这样的措辞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很多人认为不应该由一个17岁的小将来承担全部失败。
网友们普遍认为,不是只有冠军才值得被尊重和赞扬,现在的比赛越来越功利化,反倒失去了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同样应该为周俊鼓掌。
在这样争论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尤其是其参赛的内幕被逐渐揭露出来后,周俊得到了更多人的同情。而首先称周俊为“耻辱”的一报纸在头版位置刊登了道歉信,信中称“你既已上场,并全力以赴,已是我们的英雄。”
国家尊严感和人民幸福感不是用金牌来衡量的,奥运之所以有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竞技体育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刺激体验。因此,输赢都属正常,我们欣喜于十米气枪选手郭文珺的幸运夺金,也要能接受周俊的意外失利。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原则”提到,运动员不止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运动员不被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他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对金牌的争夺上,也不是成绩的优异上,而是他全力以赴参与了比赛,他不断的超越自己本身就已经是胜利。
从08年北京奥运会公众对刘翔的态度到今天报纸公开对周俊道歉,我们看到了社会大众开始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体育场上的胜利与失利。搜狐体育做了一个在线调查,超过八成的网友投票认为,周俊失利不是耻辱、金牌银牌同样值得尊重。
中国社会正在成长,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对人的尊重不断提升。过去我们认为运动员是国家荣誉的附属物,甚至规定领奖时不能乱做动作,而今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了。我们开始懂得对那些已经尽力、却无法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给予爱护关怀。
但对奥运精神的深度理解、全民对金牌与国家荣誉的理解,我们也看到还有待更多提高。尤其是男举吴景彪面对镜头连鞠三躬,“没能夺冠,我对不起大家!”,我们依然看到一些运动员身上背负了太多超出体育竞技精神的本身所带来的压力。
网友们普遍认为,不是只有冠军才值得被尊重和赞扬,现在的比赛越来越功利化,反倒失去了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同样应该为周俊鼓掌。
在这样争论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尤其是其参赛的内幕被逐渐揭露出来后,周俊得到了更多人的同情。而首先称周俊为“耻辱”的一报纸在头版位置刊登了道歉信,信中称“你既已上场,并全力以赴,已是我们的英雄。”
国家尊严感和人民幸福感不是用金牌来衡量的,奥运之所以有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竞技体育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刺激体验。因此,输赢都属正常,我们欣喜于十米气枪选手郭文珺的幸运夺金,也要能接受周俊的意外失利。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原则”提到,运动员不止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运动员不被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他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对金牌的争夺上,也不是成绩的优异上,而是他全力以赴参与了比赛,他不断的超越自己本身就已经是胜利。
从08年北京奥运会公众对刘翔的态度到今天报纸公开对周俊道歉,我们看到了社会大众开始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体育场上的胜利与失利。搜狐体育做了一个在线调查,超过八成的网友投票认为,周俊失利不是耻辱、金牌银牌同样值得尊重。
中国社会正在成长,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对人的尊重不断提升。过去我们认为运动员是国家荣誉的附属物,甚至规定领奖时不能乱做动作,而今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了。我们开始懂得对那些已经尽力、却无法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给予爱护关怀。
但对奥运精神的深度理解、全民对金牌与国家荣誉的理解,我们也看到还有待更多提高。尤其是男举吴景彪面对镜头连鞠三躬,“没能夺冠,我对不起大家!”,我们依然看到一些运动员身上背负了太多超出体育竞技精神的本身所带来的压力。